163肥胖体重(163 44公斤胖)

文章目录:

身高163,体重120斤不算胖!附其他身高体重对照表

大家好,我是营养师麒麒,又到了每日的分享时间。最近遇到一位叫小南的姑娘,她身高163厘米,体重120斤,却被同事调侃“圆润得像颗汤圆”。

小南每天盯着体重秤叹气,甚至想靠饿肚子“压线到100斤”。我拿出数据表给她看,朋友们,她的BMI只有22.6,完全在健康区间!那些因为别人随口一句评价就否定自己的日子,真的太难了。

很多人和小南一样,把体重数值当作评判体型的唯一标尺。实际上,身高与体重的匹配度、肌肉脂肪比例、骨架大小都会影响视觉效果。

与其被数字捆绑,不如学会评估自己的身体状态——下面分享三个实用判断方法,帮你跳出体重焦虑。

算清你的健康体重区间
以身高163厘米为例,健康体重范围是49-64公斤(计算公式:身高米数平方×18.5至24.9)。小南的120斤(60公斤)恰好处在中间值。

办公室备个卷尺比体重秤更有用:站立时腰围不超过身高的一半(163/2=81.5厘米),臀围比腰围大25厘米以上,说明体型匀称。

别被“好女不过百”的谣言带偏,骨架大的人体重高5-8斤完全正常。

观察日常活动舒适度
能轻松爬五层楼不喘气,逛街两小时不腰酸,比体重秤数字更能说明问题。小南现在每周打三次羽毛球,发现原先穿不上的牛仔裤扣子能轻松系上,但体重根本没变。

建议记录身体感受:早晨起床是否神清气爽,弯腰系鞋带是否顺畅,这些信号比体重更有参考价值。办公室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拉伸30秒,比节食更能维持身体灵活性。

学会看衣服尺码分布
同一体重可能对应多个尺码。小南120斤穿M码连衣裙合身,但另一位同体重姑娘可能需要L码——这和脂肪分布、肌肉量直接相关。

买衣服时重点关注肩线是否平顺、裤腰是否贴合,而不是标签上的数字。

衣柜里保留3件不同时期的基础款T恤,每隔三个月试穿对比,比称体重更能直观感受体型变化。

健康从来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小南现在会笑着回应身材调侃:“我体检报告全是绿灯,你要不要看看?”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体重骤变:一个月波动超过5%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记住,体重秤测不出你的活力值,卷尺量不到你的好心情。那些用体重评判他人的言论,咱们左耳进右耳出就好啦!

真瘦还是假瘦?别被体重蒙蔽了双眼

来源:扬子晚报

又到了肉肉藏不住的季节,相信一批战士又在减肥的战场上挥汗如雨,而一边吹着空调吃着冰淇淋一边同情着减肥勇士们痛苦奋战的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瘦或许只是假瘦呢?

知乎上有一名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我身高163cm,体重46kg,BMI只有17.3,但用体成分仪测出来体脂率竟然有28%?!我一直觉得自己蛮瘦的,我是否需要减肥?但家里人都觉得我不能再轻了啊!

首先简单科普下,我们日常判断自己是否肥胖最简单的方法除了肉眼观察、测量体重,还有计算BMI。BMI也叫身体质量指数,计算方法是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计算公式:BMI=体重(kg)/ 身高(m)2)。目前我国评价标准是当BMI小于18.5时为体重过低,BMI在24到28之间为超重,在28及以上为肥胖。显然,从BMI来看,这位知乎网友还属于体重过低的瘦子。近年来,体成分测试也进入了大众视野,逐渐出现在医院的体检项目、健身房的锻炼效果评估中,甚至平常人家也会备一台体脂秤用来监测日常体形变化。

什么是体成分?

体成分是指组成完整人体的总成分,包括肌肉、脂肪、骨骼、水等多种成分,可简单分为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全身脂肪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称为体脂百分比,余下的包括骨、水分、肌肉等非脂肪成分重量我们统称为去脂体重。如图所示,正常男性的必需脂肪只占体重的3%,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等差异导致必需脂肪更多,占体重的12%,而超出的脂肪即为非必需脂肪,也叫储存脂肪。

从成人体脂分级参考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体脂百分比在6-10、女性体脂百分比在10-15的范围是体脂水平最好的状态,而当男性体脂超过20%、女性体脂超过30%则判断为肥胖。由此可见,这位知乎网友的体脂已处于脂肪过多、接近肥胖的水平。那为什么会出现体重轻而体脂却超标的情况?这位朋友又是否需要减肥呢?

别被体重蒙蔽了双眼

体重并没有超标,但是体脂明显超标,到底要不要减肥?答案是肯定的:要减!虽然机体保持一定脂肪有帮助我们保护内脏器官、缓冲机械撞击以及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一系列作用,但是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不足导致脂肪堆积过多的肥胖症倾向不仅增加了机体负担,还易引发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这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我国大约有9000万肥胖患者,其中半数肥胖者都患有一种以上的慢性病,而心血管疾病等正是人类慢病的“主角”!一项关于我国职业人群的肥胖调查显示,在肥胖人群中,有50.1%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24.7%的人患有一种以上心脑血管疾病,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率为正常人的1.5至3倍。其实,肥胖本身就是一种全身慢性炎症,研究证实,脂肪组织有内分泌功能,过多脂肪细胞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均可引起、介导或参与炎症反应。体脂超标人群血液中反映炎症程度的指标如白介素、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明显升高,表明肥胖是全身系统的慢性炎症,这类慢性炎症与上述提到的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所以,即使体重正常,体脂超标我们也一定要引起重视。

另外,当出现体脂超标而BMI还处于低水平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肥胖,还有肌肉含量过低的情况。肌肉比脂肪的密度高18%,也就是说同样体积的肌肉会比脂肪更重。当身体被更多脂肪填充并且缺乏肌肉时,就会出现这位知乎网友的情况,体重较低而体脂却很高。因此她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减肥,还要增肌!

相信还有一个经常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就是身体其他部位都挺匀称,可就是腹部胖,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苹果型肥胖。这种脂肪堆积在腹部的肥胖和我们目前久坐少动、饮食高油高盐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是最易发生的肥胖,同时也被认为是对健康危害更大的肥胖类型。脂肪除了堆积在腹部皮下,还会包裹在腹腔内的肝、肾、肠等内脏组织,当更多内脏脂肪无处堆积时,就会进入血液,引发高血压、高血脂,最终导致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增加中风风险等。腰臀比(WHR)即腰部和臀部的周长比率,是判断腹部肥胖的常用指标之一。当女性腰臀比超过0.85、男性腰臀比超过0.90则可判断为腹部肥胖。

减脂为何还要增肌?

减肥的同时注意配合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除了因为肌肉可以延缓衰老、预防损伤、增加骨密度等一系列好处之外,增加肌肉对减肥人群还有以下最重要的两个理由:

(1)消耗更多热量

“静息代谢率”即RMR是人体在安静状态下能量的净消耗。研究发现,相比脂肪来说,肌肉的静息代谢率更强,也就是人体在休息的时候肌肉能促使更多卡路里得到燃烧。在休息状态下,一磅肌肉会燃烧体内6卡路里能量,而一磅脂肪会燃烧体内2卡路里能量。所以,当肌肉增加了,就算躺着什么也不做,人体消耗的热量也更多。相对于节食减肥,锻炼增肌能更好地防止减肥成功后的反弹。

(2)塑造更美形体

减脂不等于单纯降体重,否则很容易出现体重降低而体脂仍然超标的隐性肥胖。而忽略增肌的减脂很可能在减肥过程中同时丢失脂肪与肌肉,久而久之,即使瘦下来也会变成一个“虚弱”的瘦子,甚至皮肤松垮,失去弹性。在减肥过程中注意对肌肉的锻炼能够塑造更加匀称健美的体形,由于男女激素水平的差异,所以爱美的姑娘大可不必担心会练出男性化的肌肉线条,你只会爱上拥有紧致肌肉的健美形体!

学会判断自己的骨骼肌含量

在我们的体成分报告中一般都会显示骨骼肌的含量,可千万别忘了这个重要的指标,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知自己理想骨骼肌的质量。

理想骨骼肌质量计算方法:

成年男性理想BMI为22,成年女性理想BMI为21;

标准(理想)体重=理想BMI×身高2(m2)

(体重在标准体重的85%~115%为正常)

成年男性理想骨骼肌质量是标准体重的47%,

成年女性理想骨骼肌质量是标准体重的42%,

(骨骼肌含量的正常范围是理想骨骼肌质量90%~110%)

举个例子:

计算一名1.6米女性标准骨骼肌重量、骨骼肌正常范围

标准体重 =21×1.6×1.6=53.76(kg)

标准骨骼肌重量=53.76×42%=22.58(kg)

该女子骨骼肌正常范围:

22.58 ×90%~ 22.58×110% 20.32(kg)~24.84(kg)(顾洪)

身高163,体重在这个范围内,不算胖!附18到65岁体重对照表

哈喽姐妹们,奇奇来咯!今天有位叫小敏的学员让我特别心疼,她每天中午都带着自制沙拉到公司,晚上还要跳半小时健身操,可体重卡在63公斤整整三周没动过。

这姑娘是典型的办公室久坐族,早上总拿咖啡当早餐,午餐虽然吃得少,但下午总忍不住点奶茶续命。

其实很多姐妹都遇到过这种"越努力越停滞"的情况,美国《家庭医学》期刊有项跟踪研究显示,83%的人会在减肥第三周出现身体适应现象。

这时候与其盲目加码,不如先对照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减肥。我特意整理了最新的163cm体重参考范围:25岁以下建议保持在51-57公斤,30岁左右55-61公斤更显健康活力,40岁以上58-64公斤都是合理区间。

总听人说减肥要戒主食,这完全是误区!

我特别推荐把精米面换成燕麦片混合藜麦的杂粮饭,抓一小把坚果碎拌进去,既有嚼劲又能延长饱腹感。蔬菜千万别水煮到发黄,试试用橄榄油清炒时蔬,胡萝卜丝配西蓝花加点黑胡椒,比沙拉好吃十倍。

办公室加餐有讲究。

奶茶换成自制柠檬气泡水,新鲜薄荷叶捣碎加无糖苏打水,丢两片冰冻蓝莓当冰块。抽屉里常备独立包装的烤鹰嘴豆,嘴馋时嚼十几粒,比薯片有营养还解馋。

晚餐的蛋白质要选对。

手掌大的清蒸鱼或卤鸡腿,搭配半碗老豆腐炖白菜,热乎乎吃完特别满足。发现很多姐妹不敢吃肉,其实去皮鸡腿肉比鸡胸更嫩滑,用姜片料酒腌过去腥,电饭煲煮饭时放蒸笼里同步蒸熟。

蔬菜吃炒的更好。

蔬菜沙拉别总用生菜打底,试试凉拌莴笋丝配焯水的秋葵,淋点苹果醋和蜂蜜调味的酱汁,清爽又开胃。水果要选低糖型的,像草莓、西梅这种,下午茶时间吃五六颗刚好。

最后给姐妹们吃颗定心丸:我指导过的学员里,有位阿姨三个月只减了4公斤,但腰围整整小了8厘米。体重数字真的不是唯一标准,镜子里的线条和穿衣服的松紧度更重要。

那些让你饿得心慌的方法赶紧扔,咱们要吃饱吃好才能健康瘦。记住每天喝够八杯水,最简单的温开水加点柠檬片,比任何减肥茶都管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