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高血压是一对儿“难兄难弟”
近年来,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二者常合并存在,肥胖既可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难度,也可促进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聚集,加重心脑血管损害。腹型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者的4倍以上。
动手算一算,你肥胖了吗?
常用体重指数(BMI) 和腰围作为判断肥胖的指标。中国成年人正常BMI为18.5~23.9,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腰围≥90-85 cm (男/女) 可判定为腹型肥胖。BMI值计算公式=体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
例:一个体重60公斤,身高1.6米的人,BMI值为:60÷1.6÷1.6= 23.4(正常)。
你也来算一算自己的体重指数(BMI)值,看看有没有肥胖吧!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肥胖致高血压的机制复杂,肾脏、神经系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及脂肪病变等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心输出量增加、血容量扩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胰岛素抵抗、炎症/氧化应激、脂肪功能异常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因素,但具体机制仍有待阐明。
降血压一定要控制体重:目标血压<140/90mmHg(>60岁的老年患者降压目标可放宽至<150/90mmHg。)目标体重:应使BMI减至28以下。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方面,以控制体重为目标,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饮食建议:肥胖男性每日能量摄人为1500~1800千卡,肥胖女性为每日1200~1500千卡,或在目前能量摄入水平基础上减少500~700千卡。减少钠摄入,食盐摄人量<5g每天,增加钾摄入,通过蔬菜水果摄入>3.5g每天,可适当选择高钾低钠盐。控制饮酒量,饮食应清淡少盐,减少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中额外能量的摄人,避免暴饮暴食。此外,制定用餐计划、记录摄入食物种类和重量、计算热量等,对减轻体重有一定帮助。
运动方面,需要长期坚持,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训练。
运动建议:中等或中低强度有氧运动30~60分钟/天,每周累计250~300分钟。抗阻运动每周2~3天,每天8~12个动作,每个动作做3组,每组重复10~15次,同一肌群隔天训练1次。抗阻运动包括深蹲、坐位腿屈伸、直立腿外展内收等。柔韧性训练每天做,特别是抗阻运动前、后。有氧运动以步行为主,根据个人情况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健美操、跳舞、自行车等。运动时避免暴发用力和憋气。
过度肥胖者应避免承重运动,可选择游泳、水中漫步、固定自行车、上肢运动等非承重运动。同时应增加日常活动量,减少久坐行为(如长时间看电视、使用计算机),每过1小时均应简单运动。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心肺功能、个人兴趣等,遵循循序渐进、安全第一。
一个典型的运动过程包括:5~10分钟的热身活动;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或)10~20分钟的抗阻运动;5分钟放松活动,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系统的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稳定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速度因人而异,不可急于求成。
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物、减肥药物,不同个体需针对性治疗,应遵医嘱,不可擅自加药或者停药。
作者:老年医学•干部医疗科 宫慧敏
【大家说科普】聊聊肥胖那些事(二)肥胖该如何干预和治疗?
本文作者:天津医院 内分泌科 吕元军
上期我们了解了肥胖的判定、分类以及危害,本期我们来讲讲本专题的最后一个部分:肥胖的干预和治疗。
肥胖的干预
控制饮食,合理运动
原发性肥胖的根本成因是能量摄入>消耗,营养干预是最基本的减重手段。
饮食的调整以减少热量摄入为目的,大致要求如下:
要求
做法
1
基本原则
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含复杂糖类(如谷类)
2
比重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
3
烹调方法
尽量采用蒸、煮、炖的方式
4
禁忌
油炸食品、加餐、含糖饮料
如果用数值来标榜每日摄入的总热量,要求如下:
1.每日摄入总热量:
肥胖男性:1500~1800 kcal/d
肥胖女性:1200~1500 kcal/d
2.能量比例:
蛋白质:15%~20%
碳水化合物:50%~55%
脂肪:30%以下
3.膳食纤维摄入量:14g/1000kcal
4.戒烟,每日限酒:
女性:每日酒精量<15g
(15g酒精相当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ml蒸馏酒)
男性:每日酒精量<25g,每周不超过两次
运动
长期规律运动有利于减轻腹型肥胖,控制血压,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但注意:运动治疗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前需进行必要的评估,项目的选择应视情况而定。可参照如下要求:
- 运动量和强度:最终目标为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3~5天。如无法做到每次连续30分钟可拆分为每次10分钟进行累计。
- 建议运动: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
- 建议:
- (1)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
- (2)记录运动日记
- (3)将体育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肥胖的治疗
必要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
什么情况下需要药物治疗?原发性肥胖患者一般不建议药物治疗,除非发现以下情况:
(1)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2)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
(3)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4)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 BMI≥24 kg/m²且有上述并发症情况。
(6) BMI≥28 kg/m²,不论是否有并发症,经过3个月的单纯饮食方式改善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
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减重手术?经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的程度严重的肥胖患者,可考虑代谢手术治疗。
《中国肥胖及 2 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版)》结合中国肥胖病人具体情况,提出对于单纯性肥胖病人的手术适应证为:
_
意向
要求
1
建议积极手术
BMI≥37.5 kg/m2
2
推荐
手术
32.5 kg/m2≤BMI<37.5 kg/m2
3
可以
考虑
27.5 kg/m2≤BMI<32.5 kg/m2
特殊人群如何治疗肥胖?人群不同,方法不同,对症下药
1. 儿童及青少年肥胖:
与成人不同,儿童及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诊断推荐依据同年龄、同性别BMI的百分位数界定。
推荐肥胖症儿童及青少年平均每天进行>60 min的中高强度运动,主要为有氧运动;其中应包含≥3 d/周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竞技性运动)以及增强肌肉、骨骼的力量训练。此外,还应限制久坐和静坐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以更好实现体质量控制。
针对体质量管理,除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外,推荐以家庭为单位,形成由父母或监管人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对儿童以及青少年不建议药物治疗。
2. 肥胖女性合并妊娠:
肥胖女性合并妊娠会增加母体及胎儿围产期并发症发生风险,而且相关效应可持续对后代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从备孕起直至妊娠结束,肥胖女性均应进行积极的体质量管理,以达到优生优育。鼓励肥胖女性在备孕期间通过饮食调整等生活方式干预,积极控制体质量。
3. 老年性肥胖:
老年性肥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肥胖状态。老年体质量增加和脂肪分布改变是一种自然衰老表现,也是一种生理适应过程。
老年人适当的体质量增加对骨量减少及对外界应激的反应能力可能有保护作用,但过度肥胖、脂肪异位沉积和伴发疾病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此外,肌少症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老年人应更加关注少肌型肥胖,即肥胖合并肌少症。
少肌型肥胖BMI往往较低,但体脂率却显著超标。这与代谢异常紧密相关,临床上容易漏诊。老年人的减重治疗应宜缓不宜快,宜少不宜多,同时饮食以提高营养密度为主,运动以有氧运动且不过度为主,适当增加耐力运动,避免减重同时瘦体重显著下降。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及伴发病,防止体质量反复和病情进展。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短期内体质量迅速降低可能是潜在疾病的迹象,应当引起重视。
4. 医源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部分药物或疾病状态可导致继发性体质量增加,严重者可出现肥胖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需注意排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疾病所导致的肥胖病人。对于继发性肥胖病人,原发病治疗是控制体质量的主要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END
1
人到中年易发胖、大肚子,原因无非这两点!4个秘诀,人人都能瘦得轻松
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肥胖可谓是爱美人士的“天敌”。其实抛开美丑不谈,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肥胖是脂肪肝、“三高”、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国际肥胖症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还表明,超重可能缩短预期寿命,20-30岁时严重肥胖的人,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10年。
然而,现如今肥胖者却越来越多,尤其进入中年更易“发福”,将军肚、水桶腰,几乎成了“标配”,还总是减不下去。究竟是怎么回事?
1,人到中年易长胖,尤其肚子先“中招”据《柳叶刀》杂志最新发布的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4640万人,以中年人居多。其中,30~39岁发胖的人最多,其次是40~49岁。为什么人到中年更易长胖?
1,中年人为什么易长胖?
对于女性而言,中年发胖与性激素下降和代谢改变有关。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对垂体的抑制能力减弱,使得自主神经紊乱,从而可能引起糖代谢异常、食欲亢进,导致热量过多,造成肥胖。
对于男性而言,中年男性大多需要应付各种酒局饭局,很容易造成热量摄入超标,加上普遍缺乏运动,新陈代谢减慢,自然容易导致肥胖。
所以,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中年发胖的原因总结起来都是一句话:长期热量摄入超过了热量消耗。
2,一胖就胖肚子,还不好减
由于腹部的肌肉属于平滑肌,对脂肪的抗拒能力较弱,所以当热量摄入过多、营养过剩时,脂肪就容易堆积在腹部,出现肚子大的情况。
相比之下,“中年肥胖”更不好减,这与人体内的“脂肪种类”有关。
人体的脂肪有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之分。其中,白色脂肪的主要功能是把多余的脂肪储存在皮下、内脏周围,不易消除;而棕色脂肪则消耗能量生热,是人体自带的“减肥良药”。研究显示,每100g棕色脂肪,一天内能燃烧正常饮食所摄取能量的2倍,可有效抵御肥胖。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不仅新陈代谢会降低,体内棕色脂肪的含量也会不断减少,消耗的热量就更少了!而且体脂率越高棕色脂肪越少,减肥自然就没那么容易了。
我们把这种肚子大的肥胖称为腹型肥胖,也叫向心型肥胖,很可能预示内脏脂肪过多。适当的脂肪有支撑和稳定内脏的作用,有助于保护内脏器官。但内脏脂肪过多,其危害程度比普通的皮下脂肪增多更严重。
1,脂肪肝
脂肪沉积在肝脏会慢慢演化成脂肪肝,不仅会影响肝脏解毒功能,进一步增加肝纤维化、肝癌等风险,还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2,糖尿病
肥胖易造成胰岛素抵抗,诱发2型糖尿病。这种风险在腹型肥胖患者身上更甚,有数据显示,全身性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7倍,而腹型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0.3倍。
3,心脏疾病
内脏脂肪过多容易导致心脏肥大,降低心脏舒张功能,造成心脏泵血效率大大降低,出现气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因心脏供血不足而诱发猝死。
内脏脂肪过多还容易导致代谢异常,造成血脂、血糖、血压升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4,肾脏病变
大量脂肪包裹肾脏时,会导致肾脏循环不畅。而脂肪细胞分泌的特殊细胞因子,会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促使肾小球肥大,造成肾组织纤维化等病变。
5,增加癌症风险
英国医学期刊(BMJ)曾显示,肥胖会增加食管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11种癌症风险。而也有研究显示,内脏脂肪高的人,其癌症风险比普通皮下脂肪多的人更高。
6,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拉夫堡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特别是向心性肥胖,可能与大脑萎缩有关。而大脑皮层的严重收缩是早期阿尔茨海默症的指征之一。
【4个症状提示内脏脂肪过多】
很多人虽然体重处在正常范围,但由于缺乏运动等,导致肌肉比例偏低,脂肪比例超标,成为隐形肥胖者却不自知。也就是说,一些看起来很瘦的人也可能存在腹部脂肪堆积过多的情况。
如果有以下特征,就要当心了:
① 经常便秘:脂肪囤积在内脏器官里,会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食物无法正常吸收,容易引起便秘。
② 嗜睡:内脏脂肪过多易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可能会有吃完饭就特别想睡觉的症状。
③喉咙有痰:有些人平时喜欢吃辛辣刺激的东西,经常感觉喉咙有痰又咳不出,这也可能是内脏脂肪过多导致的。
④腰臀比超标。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男性>0.9,女性>0.8可能预示腹型肥胖。另外,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将军肚”都伴有内脏脂肪过多。
“三月不减肥,四月徒悲伤”,为了健康,减肥也刻不容缓。但有些减肥误区,很可能成为瘦身路上的“绊脚石”。
1,不吃或少吃主食
不吃或少吃主食,会让机体以为“闹饥荒”了,从而降低代谢率。一旦重新开始吃主食,就很容易胖回去。
此外, 2018年《柳叶刀》一项研究表明,总体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与预期寿命存在关联,主食摄入过少可能减寿。减肥人群建议每天摄入50%的碳水化合物(注意粗细搭配)、30%的脂肪,20%的蛋白质。
2,素菜没吃对
减肥期间素菜必不可少,但吃不对也很难瘦身。
①饮食看着清淡,实则高热量。比如番茄炒蛋,很多人炒蛋放一次油,炒番茄又放一次油,这就容易导致油脂摄入过多,不利于减肥。而像茄子、笋等蔬菜,直接炒也容易吸油,建议先焯水再烹饪。
② 错把“主食”当蔬菜。藕、土豆、山药、芋头等根茎类蔬菜的淀粉含量往往非常高,更建议替代一部分主食。以免导致热量超标,转化为脂肪囤积在体内,让你瘦不下去。
建议减肥期间尽可能选择一些高纤维、低碳水的蔬菜,比如:芹菜、西兰花、菠菜、卷心菜等。
3,酱料不忌口
天气逐渐转暖,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沙拉减肥,却少不了沙拉酱、蛋黄酱、牛肉酱调味,然而这些酱料的热量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我们以沙拉酱为例:
每100g沙拉酱约有800千卡热量,而100g瘦牛肉的热量才100多千卡。更关键的是,沙拉酱是由植物油和蛋黄搅拌而成,其含油量约为80%,摄入过多很容易导致甘油三酯升高。
建议在做蔬果沙拉时,用酸奶代替沙拉酱。此外,烹饪其他减肥餐时,可适当增加香辛料,提升食物口感。
正确地减肥应该遵循“吃动结合”的原则,管住嘴、迈开腿。
1,月瘦8斤不反弹食谱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曾用一份“月瘦8斤不反弹食谱”帮很多患者成功减重,其中一位半年减重55斤,一位八个月减重72斤!
陈伟副主任表示,减肥人群应遵循总热量控制原则:男性每天最多摄入1500大卡,女性每天最多摄入1200大卡。具体食谱可参照以下方式:
①早餐:1个窝头 1个水煮蛋 1盘清炒蔬菜 1杯250ml豆浆;
②午餐:1碗100g杂米饭 手掌大小(2~3两)的瘦肉 1盘炒蔬菜;
③加餐:一份拳头大小的水果;
④晚餐:1碗杂米饭 1个紫薯 1盘炒蔬菜。
2,调动棕色脂肪
人体内的棕色脂肪越多,减肥就越容易。因此,想减肥可以充分调动棕色脂肪,而运动可以明显改善棕色脂肪的活跃度。
每天30~4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即保持运动心率=(220-年龄)*50%~(220-年龄)*70%),可以充分调动棕色脂肪,燃烧白色脂肪,使肌肉和脂肪比例发生明显变化。
日本一项研究发现,运动时嚼口香糖能增加热量消耗,大家不妨一边嚼口香糖一边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中不要用嘴呼吸,以免咽下口香糖。
3,喝点“瘦瘦水”
“瘦瘦水”是指黑咖啡。咖啡中的咖啡因、绿原酸能提高代谢速度,增加热量消耗,有利于控制体重。但要注意的是,应该喝不加糖、不加奶的纯黑咖啡。
4,饭后靠墙站
饭后半小时靠墙站一会儿,能调动身体的多块肌肉,从而消耗热量,紧实身材,达到辅助减肥的效果。
具体方法:后脑勺、肩胛骨、臀部、小腿肚、脚后跟贴着墙,并收紧腹部,这样可以改善身体线条,使身姿更挺拔。刚开始站5分钟即可,慢慢可以延长至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