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型肥胖怎么减肥,什么原因导致水肿型肥胖
水肿型肥胖就是因为身体水分滞留导致体重增加的一种肥胖形式。细胞间隙的水分无法正常代谢,导致腰腹,四肢水肿,让整个人看起来非常臃肿。
要解决水肿型肥胖,首先就是要了解导致水肿型肥的原因,不同的人导致原因不同。
淋巴循环不好
如果你早上起来整个身体都比较正常,到了下午会发现身体肿胀了一圈,日常的工作如果是经常站在或者坐着,长期固定一个姿势的话,这类水肿原因就是因为淋巴循环不好导致。
缺乏运动
长期不运动的人群,身体的肌肉量少,加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水湿在体内,身体的肌肉能力无法帮助水湿排出。
摄入盐太多
日常喜欢吃重口味,咸重的食物,摄入钠盐超过比较。身体留存的钠元素越多,电解质就容易失衡,全身都容易水肿。
经常喝酒
晚上喝酒,次日起来发现水肿,就眼皮都有水肿表现,这是体内酒精过高导致。
长期吹空调
夏天没日没夜地吹空调,身体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体内水分代谢缓慢,毛孔没有张开排水条件,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湿寒体质,喝水一多就会导致水肿出现。
疾病引起
肝脏、肾脏或者心脏发生病变,出现四肢水肿,这类疾病问题只能是寻求医生解决。
以上各类原因是导致日常水肿的归类,类似运动来说,大家都明白,只要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体质,但是作为上班人士水肿型肥胖怎么减肥确实是一个难题,好在营养师不断的研究上发现,通过饮食调理也可以改善水肿型肥胖。
以下是一些水肿型肥胖减肥的饮食建议。
摄入含钾食物
钾元素有利于平衡我们身体的电解质,可以让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含钾元素丰富的食物:豆类、坚果、海草、土豆。
吃点瓜氨酸
许多胡萝卜科植物,比如西瓜中的瓜氨酸,可以帮助改下血液循环,帮助血管扩张,可以让水湿更好代谢。
富含瓜氨酸的食物:西瓜、黄瓜、枸杞。
吃点皂素
具备利尿作用的皂素也有缓解的效果,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可以帮助调节体内水分,减缓水肿。
含有皂素的食物:黄瓜、西瓜、冬瓜。
吃含多酚食物
葡萄酒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物质,它有利于消除水肿。多酚同样有利于血液循环,帮助细胞间隙的水分更容易代谢。
富含多酚的食物:红酒、蓝莓、黄豆、姜、可可、绿茶。
维生素b
维生素b的效果跟多酚的类似,帮助血液循环通畅,利于水分排出体外,通过毛孔,尿液代谢。
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鸡蛋、豆腐、猪肉、三文鱼、秋刀鱼、金枪鱼。
对于水肿型肥胖要减肥的,日常的饮食中,多加入这类的食物可以很好地帮助水肿型肥胖减肥,利于体内的水湿排出,改善湿寒,水肿体质,从根本上获得好身材。
南大二附院系列科普:“我运动,我不怕”——淋巴水肿运动守则
作者:血管外科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陈美玲
在临床,尽管我们推荐了科学有效的运动方法,但还是有很多淋巴水肿病友存在“我想但我怕”的心态,造成功能锻炼迟迟未能进行。不仅影响了淋巴水肿CDT治疗效果与自我管理效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肥胖发生风险,从而进一步增加机体回流负担,影响淋巴水肿康复效果。因此,本文归纳总结8条淋巴水肿运动守则,希望淋巴水肿病友在遵循守则的基础上,能够放心大胆地运动,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1.运动基础:所有运动在穿着压力手臂套/压力袜的基础上进行,如果能先进行自我简单手法淋巴引流效果更好。
2.运动时间:尽量白天运动,每次运动10~15分钟,餐后间隔半小时开始。
3.运动强度:运动量适度,在不引起呼吸急促、身体不适、肌肉疼痛或酸痛的强度下进行运动;运动后应放松,放松时间至少与运动时间对等。
4.运动穿着:宽松、棉质、舒适,穿着运动紧身衣、紧身裤或戴塑形胸罩等都可能加重淋巴水肿,应该避免。
5.运动姿势:上肢及头颈部淋巴水肿以坐位运动为主、站位运动为辅,下肢、外阴部及足底淋巴水肿以仰卧位运动为主、坐位/站位运动为辅。坐位运动时,选择凳子,不靠后背;卧位运动时,最好选择在铺有垫子的地板上,保持一定的硬度,膝下可放置一个小枕头,以避免腰背拉伤。
6.运动计划:建议制定一个自己能做到、并符合兴趣爱好的运动计划,计划不应太难或太长,方案可以定期改变,关键在于坚持。
7.大众运动:一般运动项目包括腹式呼吸运动、散步、唱歌等,无特别针对性,任何部位淋巴水肿均可进行。
8.特殊运动:应避免高强度活动,如健美操、长时间广场舞、快跑等,但一些缓和伸展运动,如瑜伽、太极、八段锦、游泳、水中步行等,只要遵守运动强度,均可大胆放心地进行。
专家简介
陈美玲
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士,优秀带教老师。主持省级课题1项(结题),发表论文2篇,国家专利8项。
腿粗如柱,这样的淋巴水肿你见过吗?
拨开下肢淋巴水肿的迷雾
她表面乐观,却忧心忡忡,因为她被一只沉重的腿所拖累,如图1:双下肢严重不对称,目测右下肢重量是左下肢的近3倍;右下肢红肿但按压并无凹陷性水肿;右下肢皮温明显高于左下肢,无接触测量皮温高于40℃;右下脚趾上方伴有密密麻麻的疣状增生。这就是鲜为人知的下肢淋巴水肿。
图1 右下肢淋巴水肿
为进一步了解淋巴水肿,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对其追根溯源。
淋巴水肿的分类
淋巴水肿分为原发性淋巴水肿和继发性淋巴水肿。
原发性淋巴水肿较为罕见,主要由于淋巴系统的先天发育不全、发育不良或增生引起。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在儿童或青春期才发病且无明显诱因。
继发性淋巴水肿较为常见,主要由于淋巴系统受到潜在疾病(如癌症、肥胖、手术、创伤、感染、放疗或其他治疗)损害时发生。
上图患者属于原发性淋巴水肿,病程40余年。
淋巴水肿的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
淋巴水肿的病理生理学改变表现为细胞外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导致正常途径下氧气和营养物质向组织的运输受损。间质静水压力改变引起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最后发生脂肪沉积。
淋巴水肿组织细胞中CD4 细胞增多,增多的CD4 细胞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受损的淋巴通路阻碍了 T 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向淋巴结的移动,免疫系统无法对外来微生物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这些病理生理学和组织学改变损害了皮肤的完整性和弹性,正常细胞和大分子物质运输障碍使这些损伤的伤口难以愈合,引发皮肤坏死、慢性溃疡和反复发作的蜂窝组织炎和淋巴管炎。上图患者右下肢出现脂肪沉积导致疣状增生,出现了红肿热痛类似蜂窝组织炎的症状。
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肿瘤本身阻塞淋巴管、放疗和感染等。
除与恶性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外,肥胖和术后体重增加也是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从询问病史可知该患者淋巴水肿加重与其妊娠过程有关。
淋巴水肿的分期
采用国际淋巴学会的分期方法:
0期淋巴水肿又称亚临床前期淋巴水肿,该期患病肢体肿胀等主观感受不明显,双侧下肢体积相差<20%。仅有个别患者表现为间歇性疼痛、疲劳、患肢沉重等;
1期淋巴水肿表现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引起的患肢肿胀和可凹性水肿,抬高患肢可完全减轻肿胀,双侧下肢体积相差 20%~40%;
2期淋巴水肿主要表现为非可凹性水肿。皮肤纤维化明显,脂肪组织增殖,抬高患肢不能完全减轻肿胀;
3期淋巴水肿受累患肢相比健侧体积增加>40%,并有皮下组织增生,皮肤皱褶生成、角化过度,新生疣状物和皮肤乳头状瘤等。该期也被称为淋巴性象皮病,可致下肢畸形甚至严重伤残等并发症。
根据上述分期,该患者应该属于2到3期淋巴水肿。
下肢淋巴水肿的防治
1.早期识别0期和1期淋巴水肿患者并开展健康教育
0期和1期淋巴水肿情况下,皮肤没有变化,水肿是可逆的,应该尽早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提高机体抵抗力,尽量不要泡温泉、洗桑拿等;同时应日常佩戴压力袜(推荐 3 级弹力袜),有意识地进行预防性手法淋巴引流;并禁止在有淋巴管破坏侧或进行过淋巴管手术的患肢进行输液治疗,同时做好患肢皮肤的护理。
那么,怎样进行手法淋巴引流呢?
所谓手法淋巴引流就是对体表淋巴系统沿淋巴回流方向和途径做轻柔的按压和按摩,其顺序是先躯干后肢体,先健侧后患侧,先按压区域淋巴结(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然后按其引流区域的淋巴管走向按摩,以达到促进周围淋巴液向中央淋巴系统回流,减轻消除患病肢体组织水肿的作用。要求操作者能熟知区域淋巴结的位置及淋巴回流方向。
2.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日常锻炼
可鼓励患者进行渐进式力量训练,但在开始进行患肢或高危肢体的锻炼之前,应考虑佩戴特殊的加压装置(上肢用压力袖套和压力手套,下肢用压力袜),并由淋巴水肿专家进行相关评估,评估的标准包括:在过去3个月内未接受淋巴水肿治疗,无患肢感染,四肢周长的变化未超过 10%,没有日常活动能力的变化等。由评估标准可以看出,该患者目前并不适宜患肢的体力活动训练。
3.采用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Complete Decongestive Therapy,CDT)
CDT是目前淋巴水肿公认的疗效最为确切的治疗方法,CDT 是一系列治疗方法的结合,包括手法淋巴引流、皮肤和指甲的护理、多层压力绷带加压包扎和治疗性锻炼等。其本质上是一种姑息性疗法,目的是减轻症状和防止淋巴水肿进一步发展而不是治疗淋巴水肿。适用于早期到中期有症状的下肢淋巴水肿,但此方法对晚期下肢淋巴水肿的炎性反应和脂肪沉积并无治疗作用。
4.中西药药物治疗
该患者目前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采用抗生素治疗对抗淋巴水肿肢体局部的炎症反应;采用苯吡喃酮类药物加快蛋白质降解、降低组织间渗透压,促进组织间水肿和消散。
5.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疗法的核心理念是恢复正常的淋巴引流和切除异常的皮肤组织。包括切除患肢多余纤维和脂肪组织的还原性手术及恢复淋巴组织连续性和功能的移植或重建手术。
案例中的患者,虽然长期被淋巴水肿所折磨,但手术风险很大加之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放弃了外科治疗。对于该患者而言,目前积极控制淋巴水肿肢体炎症反应、稳定生命体征是关键;医护人员给予鼓励和安慰,增强她对抗疾病的信心,避免加重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促使她积极参加有氧运动和肢体轻度力量训练;待肢体炎症控制好后,在淋巴水肿专家的帮助下,逐渐尝试采用手法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尽可能降低淋巴水肿侧肢体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孔为民,张赫.妇科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专家共识[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2):149-155.
[2]SANFT T, DENLINGER C S, ARMENIAN S, et al.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Survivorship, version 2. 2019[J].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9, 17(7):784-794.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蒋志华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