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起的肥胖(是什么导致肥胖)

文章目录:

朋友差点没认出我:你怎么会胖成这样?!

对话疾病

尊重生命的故事

提到“胖”,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太多、动太少”。但是有一种胖,可能另有隐情!

4年前,小丽(化名)体重飙升了40多斤,同时还出现了脱发、痘痘等困扰,她试图通过“管住嘴、迈开腿” 变回从前美丽自信的自己,最终收效甚微。

医院检查发现,小丽患上了库欣病,经过漫漫求医路,小丽找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金垂体团队,通过神经外科王镛斐教授的手术后,重新找回了美丽自信的自己。

库欣病是库欣综合征的一种,库欣综合征其实是身体里的“警报器”出了问题(比如肾上腺或脑垂体“捣乱”),导致一种叫皮质醇的“压力激素”疯狂分泌。想象一下,你的身体24小时处于“备战状态”,不仅代谢乱成一锅粥,还会出现“喝凉水都长胖”的神奇现象:脸蛋圆得像满月,后背厚得像个小山丘,皮肤上还会爬满西瓜纹般的紫红色条纹。

更揪心的是,这种病特别会“伪装”。数据显示,超过一半患者曾被误诊为普通肥胖,有人甚至带着这些症状生活十几年。直到某天突然骨折(骨质疏松惹的祸),或是血糖血压“爆表”才恍然大悟。

库欣综合征是怎样“变装”的?如何从蛛丝马迹中识别它的“伪装”?小丽以患者身份讲述了自己与罕见病——库欣病的抗争经历,从确诊到二次手术,她经历了重重挫折,但凭借非凡的毅力和坚持,最终迎来了新生,重新焕发美丽与自信。

初次交锋:库欣病的悄然来袭

我是一名护士,身材一直很好。25岁那年,我身体出现了异常变化:体重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了40斤,脱发严重,脸上开始长满痤疮。我开始从自身找原因,怪自己饮食不健康、缺乏锻炼、长期熬夜等,于是我开始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但脱发和痤疮并未好转,体重也没有明显的下降。

后来在医院里偶遇了一位做内分泌科医生的朋友,她差点没认出我来,“你怎么变化这么大?”听说了我的经历后,她建议我去内分泌科做检查。检查发现,我竟然患上了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库欣病。拿到结果后,我大哭了一场,原来变胖变丑不是我的错,是我的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那一刻好想抱一抱曾经被错怪的自己:偶尔的贪吃和偷懒不会导致身体这么异常的变化。

但是确诊库欣病对我来说也不是一个好消息,医生说库欣病是一种罕见病,误诊率很高,除了会导致容貌方面的变化,还会引发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问题,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或容易感染等免疫力下降问题。目前,手术是治疗库欣病的首选方案。

第一次手术:希望与挫折并存

我在当地医院接受了第一次垂体瘤手术,但是,术后皮质醇水平并未恢复正常。我情绪一度崩溃,但还是不想放弃,我的先生带我到北京的大医院辗转奔波,寻找希望。2022年,我意外怀孕,对于库欣病患者来说,怀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孕期风险重重,我还是很珍惜与这个孩子的缘分。在当地医务人员的全程护理下,我们顺利迎来了健康的宝宝。

宝宝出生后,由于怀孕中断治疗的库欣病症状——持续的脱发、肥胖、痤疮——依然困扰着我,它可能导致的其他疾病风险也使我更加焦虑,我一度陷入迷茫:是该继续求医,还是接受现状?我的未来在哪里?

转角遇到爱:华山医院的希望之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医院医生告诉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王镛斐教授是垂体瘤手术领域的顶尖专家。2024年1月,我和先生怀揣最后的希望来到上海华山医院,仿佛这里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门诊,我遇到了温柔的内分泌科专家叶红英教授和神经外科耐心的王镛斐教授。叶教授告诉我:“你运气真好,找到了王教授。他这几年的库欣病人手术缓解率达到90%,包括很多二次手术的病人。”王教授也详细沟通了手术的风险和获益。这番话让我原本犹豫害怕的内心重新燃起希望,坚定了二次手术的信心。

经过多学科会诊,王镛斐教授亲自为我安排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我的症状逐渐好转:肥胖、脱发、痤疮都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我也是一位自信美丽的辣妈。

感谢王教授、叶教授让我重塑新生,重新享受幸福的生活和美丽的人生;感谢华山医院金垂体团队让我拥有第二次生命!

医生的话:

内分泌科 范琳玲、苗青

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是一种由于垂体腺瘤或垂体ACTH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过高的皮质醇会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1)向心性肥胖:脂肪主要堆积在面部(满月脸)、颈部(水牛背)和腹部,而四肢相对较瘦。(2)皮肤变化:皮肤变薄,容易出现紫纹(尤其是腹部、大腿和臀部),痤疮增多,面部潮红。(3)代谢异常: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高血糖(甚至糖尿病)和低钾血症。(4)情绪波动: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或抑郁。(5)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且感染后恢复较慢。

小丽是我们的同行,她是一个很乐观阳光的姑娘,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库欣病的治疗虽然充满挑战,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坚定的信念,患者依然可以迎来新生。小丽的经历不仅是对生命的礼赞,也为其他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力量。无论面对怎样的疾病,只要心怀希望、勇敢前行,终会迎来柳暗花明的那一天。

最近,国家卫健委开始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减肥”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在内分泌科,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怎么减也减不下来的“肥胖”患者,其实不是他们没有毅力,他们很可能像小丽一样是由于其他的继发性疾病所引起的肥胖。因而,当容貌或身体发生了异常变化,尤其是短期内体重增加、脱发、痤疮等问题,应及时就医,确定病因是关键。

文 | 小丽(患者),内分泌科 范琳玲、苗青

审核 | 内分泌科 叶红英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六大导致肥胖的原因,你中了几条呢|胖不是你的错,你太辛苦了

肥胖不仅关乎美丽,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都与肥胖密切相关!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

这个健康日的设立旨在引起全球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并倡导预防和治疗肥胖的相关措施。

现代社会大家的减肥意识越来越高,但很多人控制体重还是为了能有一个美丽的体型,而没有意识到肥胖是一种病。

但肥胖确实是一种慢性代谢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同属代谢综合征,需在医生监督下治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健康的胖子”。

而且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此外,肥胖可能给个体带来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多项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 200 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但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肥胖:与高血脂如影随形

高血脂指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超过正常值。肥胖者脂肪代谢特点为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脂等指标普遍升高,脂肪代谢紊乱。肥胖人群中,血浆胆固醇水平在 5.2 毫摩尔 / 升以上者占 55.8%,60 岁后肥胖男性、50 岁后肥胖女性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高血脂主要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血液供应依赖冠状动脉,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会引起心脏缺血,导致冠心病;脂质异常还会造成脑血管硬化,易引发脑卒中。肥胖者的脂质异常可通过适当减肥治疗、饮食调整及降脂药物,将血脂降至正常水平。

肥胖:让心脏如此沉重


研究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 4 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30% 者,10 年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增,说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损害。

肥胖者血液中脂肪过多,血液总量增加,心脏需增强收缩力,负荷过重时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另外,肥胖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脂肪堆积,心肌可能代偿性肥厚,但肥厚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使心脏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降低心脏功能。

肥胖还会并发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导致冠心病,增加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风险。一般来说,肥胖者体重降低 10%,患冠心病风险可减少 20%。

肥胖:诱发 2 型糖尿病的元凶之一


肥胖是 2 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患病风险与肥胖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关,长期、持续肥胖者 2 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数倍。

2 型糖尿病是慢性糖代谢异常疾病,长期高血糖有多种毒性作用,会侵蚀动脉血管组织细胞。从肥胖到 2 型糖尿病的进展一般为:肥胖→糖耐量减低→2 型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肥胖:罹患癌症的高风险因素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指出,33% 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女性患恶性肿瘤风险高于肥胖男性。

肥胖诱发癌症是因体内脂肪过多导致激素水平升高,如脂肪细胞释放雌激素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风险,腹部脂肪细胞促使人体产生生长激素,这些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关键因素。

更 “青睐” 肥胖者的肿瘤有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小肠癌、胆囊癌等也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儿童期肥胖也会为日后患癌埋下隐患,英国研究表明,儿童越胖,日后患胰腺癌、膀胱癌、呼吸道癌症和口腔癌等概率越高,所以应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肥胖:让皮肤不再美丽


肥胖者皮肤易出现问题,如黑棘皮病,症状为身体某些部位皮肤色素过度沉着,变成黑色、棕色或褐色,伴有皮肤增厚,主要发生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肘关节及手背等褶皱处皮肤,与胰岛素抵抗及 2 型糖尿病有关,患黑棘皮病需检查血糖代谢是否异常。

此外,肥胖者更易发生皮肤感染,一是真菌感染(“长癣”),二是毛囊炎(长疖子)。因为肥胖者皮肤薄弱易擦伤,皮肤表浅静脉过度充盈,血液回流功能差,且全身免疫功能下降。长疖子还因为皮肤分泌油脂多,堵塞毛囊旁皮脂腺出口,使细菌在毛囊内繁殖,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治疗皮肤感染除局部擦皮肤科外用药,要少吃油腻食物减少油脂分泌,注意皮肤卫生,减肥是根本解决办法。

肥胖:不孕不育的隐蔽因素


肥胖相关疾病发生与脂肪分布密切相关,腹部型肥胖(向心性肥胖)的女性生殖功能易受影响。据调查,BMI>25 的女性因不能排卵造成不育的概率比体重正常女性多 1 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表现等,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是 2 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数代谢和生殖指标异常,减重(5% - 10%)可使血清睾酮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排卵周期,提高妊娠成功率。

男性生殖能力也受体重影响,肥胖会降低男性睾酮分泌,降低精子数量和质量,导致少精子症、精子活动力下降,影响生殖能力。丹麦研究显示,BMI>25 的男性精液浓度比正常体重男性低 22% ,弱精症发生率随 BMI 升高而升高,备孕男性需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以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与痛风相伴而行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嘌呤是人体核酸代谢产物和食物重要成分,其发病率随生活水平提高逐年升高,动物内脏、海产品及酵母等食物嘌呤或嘌呤前身物含量较多。

嘌呤在血液中转化为尿酸,通过肾脏排出,若摄入超过排出,尿酸在关节和软骨处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典型症状是关节红肿、剧痛,以脚拇趾常见,还会发生寒战和高热,影响生活,尿酸沉积在肾脏会造成慢性肾炎或肾结石。

肥胖者痛风发病率比非肥胖者高 3 倍,血尿酸水平与体重、BMI 成正比,腹部型肥胖女性更易患痛风,腰围 / 臀围比值越大,发病率越高。肥胖从以下方面影响血尿酸水平:一是饮食中高嘌呤食物多且食量比 BMI 正常者大,使尿酸合成增加;二是存在胰岛素抵抗,肾脏对尿酸清除率下降,排出减少;三是减肥过程中体内易产生酮体,使尿酸从尿液排出减少 。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两次采集非同日空腹血,男性血尿酸值>420 微摩尔 / 升,女性>360 微摩尔 / 升。

痛风患者应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建立合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食物热量及营养素供能比例,保持健康体重,配合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避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还应禁饮酒精饮料。

肥胖:最易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又称肝脂肪变性,是过多脂肪堆积在肝脏造成的疾病,约一半肥胖者患有脂肪肝。

正常肝脏内脂肪体积占肝脏体积的 4% - 7%,其中一半为三酰甘油,另一半为卵磷脂和胆固醇,肝脏是将血液中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的场所,但储存空间有限,三酰甘油合成后与载脂蛋白结合为脂蛋白(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释放入血液。

肥胖者体内,一方面脂肪酸摄入过多,肝脏合成的三酰甘油增多;另一方面血液内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难以输出到血液中,大量三酰甘油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患上脂肪肝后,早期几乎无症状,随脂肪堆积加重,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此时应就医。轻、中度脂肪肝多数可逆,通过减肥和调整膳食,脂肪肝可减轻甚至消失,若不重视,可能引发脂肪性肝炎,后期甚至导致肝硬化,严重危害健康。

肥胖不仅会带来各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多生活上的不便,而且会给人的心理带来潜在的危害。肥胖者容易因为肥胖受到排斥与嘲笑,同时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忧心忡忡,长时间笼罩在心理阴影之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症状与女性肥胖及脂肪分布有关。肥胖者限制饮食后更易出现暴食的情况。

肥胖的流行及其高昂的医疗费用还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数据表明,肥胖与个人年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了增加 31.8% 的直接医疗成本,还增加 61.8% 的间接负担,即因肥胖引起的机会成本损失,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生产力、劳动时间减少和家庭收入降低。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