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导致转氨酶(肥胖导致转氨酶高吗)

文章目录:

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意味着肝脏不好?听听医生怎么说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具有十分重要和复杂的生理功能。由于肝细胞不断地从血液中吸取原料,难以避免遭受有毒物质或病毒、毒素和寄生虫的感染或损害,轻者丧失一定的功能,重者造成肝细胞坏死,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甚至发生肝性脑病。当肝脏损伤严重,肝脏功能受损较大时,转氨酶通常升高,因此,肝功能检查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转氨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有人问,转氨酶升高多少算肝损伤?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转氨酶简介

转氨酶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旧称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其次是在肾、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当富含谷丙转氨酶的组织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谷丙转氨酶活力上升,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同样是体内最重要的氨基转移酶之一,旧称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当富含谷草转氨酶的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通透性增加,谷草转氨酶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谷草转氨酶活力上升。

转氨酶升高多少算肝损伤?

转氨酶水平升高就说明身体的肝脏受到了损害,但是不代表是肝炎,因为引起转氨酶高的疾病有很多种,比如营养不良、酗酒、应用某些药物、发烧等情况均能使转氨酶有轻度升高。生理状态下,血清转氨酶也有变异,如剧烈活动、体育锻炼、月经期时,转氨酶也可暂时升高。

由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其明显升高时常提示有肝损伤。这个肝损伤只是“结果”,还不能提示肝损伤的病因,更不能武断地认为就是肝炎,还必须进一步追查病因,如有无肝炎病毒、是否嗜酒、身体是否肥胖、有无脂肪肝、有无心脏病、有无化学药物中毒史、有无寄生虫病史等,另外,肝损伤往往有乏力、虚弱、恶心、厌食、右上腹痛、黄疸、瘙痒、皮疹或体质量减轻等症状,可以辅助用于诊断。

转氨酶的正常值是0到40单位。很多专家都研究指出:转氨酶的血清值超过2.5倍(即100单位),并且时间在15日以上,就可以判断为肝胆类疾病。如果检测值比正常的高出20倍(即800单位)就说明是肝胆类疾病引发的,同时还会损害肝细胞。如果检测出来的肝炎病毒标志物是阳性的就可以判定为肝炎。如果转氨酶水平持续不下的高,就应该判断为病毒性肝炎或者是肝病引起的。如果要确诊的话是不是肝炎,还要做进一步调查,了解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做最终诊断。因此,转氨酶高也不全是肝炎。

结语

总之,转氨酶的正常范围为0到40单位,超过40单位即可视为异常,但是首先需要排除剧烈活动、体育锻炼等生理原因,再者,转氨酶升高只提示可能有肝损伤,并不能提示肝损伤的病因,因为引起转氨酶高的疾病有很多种,更不能确诊为肝炎,须进一步追查病因。而且,反映肝脏病变的还有胆红素等其他指标,不仅仅看转氨酶。

作为药师,有责任提醒大家,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不容忽视,通常有转氨酶升高表现,根据我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版),目前我国报道的药物性肝损伤中,何首乌、土三七,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等占据较多比例,应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官 @头条健康

11岁娃130斤,竟是重度肝硬化!身体这些“求救”信号要警惕……

总听老一辈人说:

“小孩子长得胖,有福气!”

“能吃是福,能多吃就多吃”

“这孩子白白胖胖的,长得真好”

……

停!停!停!

现在大家基本吃喝不愁

许多孩子更是吃好喝好

但过度吃喝肥胖,毛病也就来了!

而且还不是小毛病!

来自深圳的小智(化名)

11岁就因为肥胖,

肝脏出了大问题!

体重接近130斤

一查是中度脂肪肝

小智从小胃口就好,一顿能吃2、3碗白米饭,爱吃红烧肉等荤菜。长得浓眉大眼,白白胖胖;小学四年级时体重就近130斤。

2019年9月,10岁的小智在学校体检结果“亮红灯”:医生发现他的转氨酶升高,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肝脏。于是,爸妈带他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

做完B超后,医生愣了:影像结果显示中度脂肪肝,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48mm,比成人正常肝脏还要大。

小智2019年B超结果

10岁就有中度脂肪肝……

这让医生心中有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考虑到B超对于肝病诊断有局限性,医生建议小智做肝穿刺(即肝活检)。突然要做肝穿刺难免有些害怕,于是小智拒绝了。

一晃一年过去了

情况如何?

一年后更胖了

孩子得了“重度肝硬化”

今年5月,小智又回到医院复诊,B超结果显示:小智是从原本的中度脂肪肝变成了轻度脂肪肝。

小智今年5月B超结果

由中度变成轻度

看似是一个让人开心的结果

但事情真不简单!

眼前的小智比起一年前明显胖了,再加上疫情期间宅在家吃好喝好缺乏锻炼,脂肪肝难道真的降级了吗?为了确保万一,医生再次建议孩子做肝穿刺。

左:小智 右:小智爸爸

而小智的爸爸一年前也曾做过肝穿刺,查出重度脂肪肝,经过一年治疗后成功瘦了35斤,降为轻度脂肪肝。于是,“逆袭”成功的小智爸爸鼓励孩子接受肝穿刺。这一次小智鼓起了勇气,于6月1日进行了肝穿刺。

3天后

肝穿结果出来了

验证了医生不详的预感

病理报告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肝硬化等级是S3-4,属于重度肝硬化。

小智的穿刺病例报告

小智家人怎么也没想到

11岁的孩子竟然会得重度肝硬化

据小智家长介绍,孩子从小胃口好,喜欢吃重油重咸食物,每一顿都要吃到撑才罢休,让孩子越吃越胖。

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孩子吃饭这件“小事”,认为孩子白白胖胖的才健康,吃得越多越好,其实恰恰相反。

虽然孩子的情况比较重,但幸好现在发现了,积极配合治疗还有逆转余地。

医生提醒:

肥胖是各种慢性病的发病动机

这点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

大肚腩的腹部型肥胖尤其需要警惕。研究证明,腹型肥胖比全身肥胖的危害更大,因为前者的脂肪更容易内脏沉积,容易得脂肪肝、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风险。

管住嘴、迈开腿

多运动多锻炼,不吃太多油腻食物

希望每个人都健健康康的~

半年不到体重激增10公斤 13岁娃患上脂肪肝

肝病疾病谱正从肝炎向脂肪肝等悄然转变

半年不到体重激增10公斤,13岁娃患上脂肪肝。昨天是第10个“世界肝炎日”,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举办的义诊活动现场,该院疑难和重症肝病科主任医师熊清芳介绍,目前肝病疾病谱已由原先的病毒性肝炎转为非感染性肝病居多,如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饮酒及肥胖引发的脂肪肝激增。

罕见,13岁娃患上脂肪肝

日前,熊主任就收治了一例特殊的小患者。今年5月,13岁的明明因鼻梁骨受伤骨折被爸妈带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当地医院降酶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前下降,出院后继续口服药物,但复查发现指标再次升高了。明明的爸妈着急了,这么小的孩子有肝病了可怎么好?

7月初,明明爸妈经推荐带着他辗转来到南京市第二医院。熊主任看着胖胖的明明仔细地询问发病前的情况:除了明明小时候有过“肾炎”病史外,明明爸妈还说到另外一个情况:因为疫情,明明基本都待在家里,吃得多活动少,近几个月体重增加了10公斤。熊主任判断,小孩是脂肪肝可能性很大。经过系列检查,最终明明的肝脏组织病理提示轻度慢性肝炎伴脂肪肝,明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就是脂肪肝。

警惕,脂肪肝不控制可致肝癌

熊主任介绍,正常人肝脏内都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当肝脏内脂肪转运失去平衡,就会在肝脏内积聚,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肥胖。

熊主任说,肥胖是各种慢性疾病,如脂肪肝、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动机,这点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而肥胖不加以控制的话,常有这样的规律: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

熊主任提醒,脂肪肝主要是早发现早干预,早期脂肪肝,可以通过减重、调整饮食结构和积极锻炼实现逆转。如果不加干预,可能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所以脂肪肝不是什么“良性病”,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不能把肥胖不当回事儿。通讯员 周慧 魏林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