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突 肥胖(剑突肥大是怎么回事)

文章目录:

肿瘤专家:不要人为诱发肿瘤,5大“致癌”坏习惯,你占了几个?

大众对于癌症往往心生恐惧,对其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癌症跟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一些在你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却有可能在长年累月的累积下,转变成为个体的致癌风险因素。

如何在生活中规避这一点,不妨看看抗癌专家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孙燕院士: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诱发”肿瘤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孙燕看来,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事实上就是在主动“诱发”癌症。

孙燕院士认为,人体就像一部运转的汽车,汽车使用的年限越长,发生损坏的可能性越高。但如果经常给汽车进行必要的保养,在使用过程中不超过它的承载负荷,那么就能尽量延长汽车的使用年限,同时也能避免一些大的损坏性问题。

而人的身体健康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生活习惯良好,就能避免某些不必要疾病的产生。在保证了身体整体健康的基础上,就能保证人体不受大的疾病的侵袭。反之,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坏习惯不断,就如同在超负荷使用自己的汽车,小的毛病一点点累积,最终会出现大疾病的爆发。

因此,很多癌症的发生,与日常坏习惯不断,致癌风险一点点累积有关。

5个“致癌”坏习惯,你占了几个?

癌症和大众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而以下5种不良的习惯,则是很大的诱因。

  • 1.烟酒不断

长期吸烟是诱发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尤其会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烟草中的明确致癌物高达69种。同样,酒精也属于明确的致癌物,长期饮酒,会增加乳腺癌、肠癌、肝癌、食管癌等肿瘤疾病的发病率。而大多数的男性群体,更是抽烟喝酒长期不离口,两种因素叠加产生的风险,正是在逐步累积癌变的几率。

  • 2.高油高脂饮食

高油和高脂饮食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而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肥胖人群越来越多。而肥胖又直接推高了癌变的风险。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在2012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超重、肥胖以及代谢紊乱是致癌的重要诱因,其风险已经与抽烟不相上下。研究人员证实,肾癌、肠癌、食管癌以及子宫癌与绝经妇女的超重存在关联。

此外研究人员认为,肥胖本身属于“慢性炎症”,脂肪组织中的大量发炎细胞会释放促进炎症发展的信使物质,催生癌症。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流行病学教授鲁道夫·卡克斯表示,超过半数子宫癌的因素是超重,而乳腺癌的患者中,20%也是因为肥胖。

  • 3.久坐不动

工作属性的改变,使得久坐的群体越来越多。贵州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科主任医师王文玲表示,久坐办公室,患结肠癌的风险很高。长期久坐不动,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这些都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病危险。

  • 4.做饭不通风、不开抽油烟机

国家癌症研究所曾对上海71320名从不吸烟的妇女进行了长达1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其后患有肺癌的女性有429例。厨房通风不良比通风良好患肺癌的风险增加了49%。这是因为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中,含有大量苯并芘、挥发性亚硝酸等致突变物和致癌物。

如今,很多家庭都依赖抽油烟机,但其有效范围只在下方45厘米左右。而数据表明,油烟散发的有毒油烟量是一根香烟的1000倍。这意味着,人一旦每天暴露在这样的环境里,其危害比一个小时内抽两包烟的风险还大。最终,这会增加1.4~3.8倍的肺癌风险。

  • 5.性生活混乱、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

性观念开放、性生活混乱和性伴侣多,除了因为性生活不洁增加常规性病的风险之外,还会增加一些致癌性病毒的交叉感染。比如,导致女性宫颈癌的诱因之一就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而该病毒最大的传播途径就是性接触。一旦性生活不洁或长期进行高危性生活,则会增加病毒交叉传播并导致感染的风险。

防癌除了规避诱因,还需做好两点

生活中,预防癌症除了改掉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还应该注意身体发出的诸多异常。癌症发病进程漫长,在疾病从轻到重的进展阶段,身体都会出现明显症状的。

比如,食管癌在发病期间,会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肺癌在发病期间则会出现持续性的咳嗽、咳血、呼吸困难和胸痛;胃癌和结肠癌,则都会出现便血的情况,不同的是,前者的出血和粪便混合导致黑便,后者则是血便或脓血便。

除了一些特异性的症状外,不同癌症在发病期间导致的症状还有频繁的感冒、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

因此除了关注症状之外,大众还应该树立定期体检的意识。

临床上,多种癌症可以通过定期的体检和随访而发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癌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具体来看,六类人应该做定期的防癌体检:

  1. 烟龄在20年以上,每天抽烟超过20支以上,属于肺癌高发人群。而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主要手段。
  2. 患有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的群体,属于胃癌高发人群,定期胃肠镜和腹腔CT,是早期发现癌变的有效手段。而在临床上,早期胃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
  3. 乙肝和丙肝以及有肝硬化病史的群体,应该加强肝癌的预防和筛查。影像学以及血清标志物的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方式。
  4. 直系亲属中有乳腺癌患病者,本人患有乳腺囊性增生的群体,则要特别注意乳腺癌的筛查。
  5.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女性,早婚以及性伴侣不固定,则要提高宫颈癌的筛查和防病意识。
  6.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家族成员、结肠腺瘤综合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血吸虫肉芽肿患者则属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通过定期的肠镜筛查,能够进行有效预防和早诊。

生活中,注意剔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诱发因素,而高危险的群体,则要注意特定肿瘤疾病的预防和筛查。只有采取多种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阻止癌症对身体的大规模侵袭。#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八大院士支招不要人为“诱发”肿瘤》.中国中医药报,2018-4-16

[2]《这些可能致癌的坏习惯你占了几个?》.人民网,2021-4-20

[3]《不抽烟也会患肺癌,都是厨房油烟惹的祸》.健康时报,2017-12-13

[4]《超重致癌风险或与吸烟相当》.中国青年报,2012-2-5

[5]《六类人群应定期做癌症预防体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3-1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女子腹部发胖3年 竟是长了需8只手托举的重10斤硕大肿瘤

3年前开始出现腹胀、不适,随后开始缓慢发胖,不想3年后经过检查竟是在肚皮和腹壁之间的罅隙里长出了一个硕大的肿瘤。日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一名腹型肥胖女患者,通过检查,却发现她的“肥胖”另有原因-从盆腔到腹腔的腹膜后,长出一个面积巨大、重达5公斤的肿瘤。

从肋骨到下腹部之间长出一层“盔甲”

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潘运龙是该患者的主诊医生。经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近三年来体重增加约5Kg,本认为肥胖,经亲友提醒至医院体检,彩超提示服盆腔巨大占位。

当时初步评估,就发现患者的腹型肥胖并非那么单纯。“患者病情不可以再拖,应该立即入院接受进一步排查,立即为患者办理入院。需要进一步明确上述盆腹腔占位大小、来源、侵犯程度,”。

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复查了盆腹腔彩超,完善了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全腹CT、胃肠镜等术前必备检查。检查结果果然发现了端倪,盆腹腔见一巨大不均质回声团,上界达剑突下,双侧至腋前线,前后径约101mm,其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

腹部CT检查更是发现,患者的腹、盆腔巨大肿块影,最大层面大小约25*13*22cm,周围肠管受推压,肿块内可见迂曲的子宫动脉,肿块下段与子宫分界不清。

通俗点翻译出来,就是在患者的腹、盆腔里,已经布满了肿瘤,如同一块肿瘤盔甲,又像是肿瘤在患者体内狭小的空间里摊了一张大饼。和其他长在腹腔脏器如肠、胃部的肿瘤不同,这些肿瘤长在人体的腹壁和腹膜之间,是并不常见的腹膜后肿瘤。

根据多年经验,潘运龙认为这些硕大的肿瘤不排除子宫肌瘤、平滑肌肉瘤合并恶变等可能,若不处理,患者肿瘤血供丰富,会继续寻找生长空间,势必会影响心肺功能,甚至会突发肿瘤破溃、腹腔内出血、休克。考虑影像检查证据提示肿瘤与子宫关系密切,手术小组,术前多次进行详细讨论,最终制定出个体化手术方案。

打开腹部后 剥出了一个硕大的肿瘤

排除相关手术禁忌症,完善患者肠道准备后,潘运龙等医生开始为患者手术。皮肤、皮下、腹膜顺利切开,却发现手术比预计得要棘手,肿瘤位于腹膜后!腹膜后的位置不仅意味着视野与手术操作空间严重受限,更意味着增加了肾脏、子宫、输尿管、腹主动脉、髂动脉等重要脏器、组织、血管的损伤风险,稍有不慎就会血流如注。

随着后腹膜的打开,肿瘤的形态也暴露出来,肿瘤包膜比较完整,条条血管走向堪比阡陌纵横,瘤体与宫颈宫体更是粘连严重,腹膜后方与右侧输尿管粘连明显,直视下将右侧输尿管游离并加以保护以免不必要损伤。

三个半小时的紧张手术最终顺利精准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微乎其微,所切除肿瘤大小28x22x10cm,重量5.0Kg!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提示平滑肌瘤,倾向良性。这么个肿瘤到底有多大,反正需要四个医生八只手悉心的托举,才能将整个肿瘤体展示起来。

潘运龙表示,腹膜后肿瘤多起源于软组织,而软组织肿瘤又是一个极为多样化的群体。所以,腹膜后肿瘤是一类病理类型繁多,起病隐匿,难以早期发现,确诊后又常因累及腹膜后众多的血管、神经或脏器,致手术切除困难,加上其对化疗、放射治疗又不敏感,因此是一类令人望而却步的难治性肿瘤。

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全流饮食,可自行排气,可下床自主活动,经系统康复治疗后将很快可出院。

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 实习生郭美婷 通讯员张灿城

编辑:许乐

你听说过重达20斤的子宫肌瘤吗?

来源:【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1日讯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中,约20%患有子宫肌瘤,但子宫里如果长了重达20斤的肌瘤,这样的病例实属罕见。“没有大肚子的累赘,现在感觉一身轻,特别感谢妇科医护团队的精湛医术和暖心护理。”近日,48岁的蔡女士(化名)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妇科康复出院,临别时连声道谢,感谢妇科团队的“拆弹专家”为自己解除了“心头大患”。

小腹隆起似“怀孕”

竟是“巨瘤”在作祟

蔡女士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女强人”,独立要强的她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三个用,带孩子异地求学、照顾身患白血病的母亲、数不清的生活琐事……紧张忙碌的生活让她忽视了自身健康,也给病魔迅速“膨胀”提供了可乘之机。

一年前,蔡女士总是感觉腹胀,开始以为是中年女性肥胖并未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她不仅腹胀加重,还偶有尿频。“大腹便便”就像怀胎十月,必须到医院仔细检查 才行,在8月中旬的某天,她来到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妇科就诊。

妇科主任邵琳初见蔡女士高高鼓起的腹部也是大吃一惊,立即为其安排了全腹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腹盆腔有一大小约303020cm的子宫肌瘤,位置高达剑突下,盘踞整个腹盆腔。

“大腹便便”实则暗藏巨大健康隐患

邵琳主任介绍,受激素、遗传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有些患者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会突然加快。由于长时间未得到有效治疗,现在蔡女士体内的巨大肿瘤就像一头迅速生长的“沉睡巨兽”,若继续置之不理,肿瘤会侵犯腹腔及胸腔,导致受压部位脏器功能衰竭,肿瘤一旦破裂,将引发大出血并危及生命,应立即手术治疗。

“怀胎”一年一朝“分娩”

多学科协作精准“拆弹”

患者入院后,邵琳主任团队高度重视,多次讨论并评估病情,迅速邀请麻醉科、输血科、病理科等科室专家开展多学科会诊,进一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确保手术方案安全、准确、规范。

术中,邵琳主任团队仔细分离肌瘤与盆壁的狭小缝隙,寻找并预防性截断子宫动脉,以减少术中出血。随后,逐步分离并下推膀胱,剥离肌瘤表面包膜,直至找到宫颈边缘。在确保周围脏器安全的前提下,历时近4小时,完整切除巨大子宫肌瘤。经测量,从蔡女士体内摘除的肿物重达20斤。

谨慎观看!巨大子宫肌瘤终被完整取出

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蔡女士恢复良好。摘除巨瘤,放下了“大包袱”,久违的轻盈感让她身心愉悦、倍感幸福,并在术后两周康复出院。

邵琳主任表示,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许多女性“久病却不知病”,为健康和生命带来风险。在此也呼吁广大女性朋友,要做自己健康的主人,留意身体出现的明显变化,如月经变化、不规则阴道流血、腹围增大、腹痛、尿频、便秘等,都是身体发出的“红灯警报”。成年女性要接受定期体检,妇科超声检查可每半年一次,一旦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应高度重视,尽早就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愿每位女性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省立三院妇科团队愿与您携手,以最美的姿态,在健康自信的人生里阔步向前,绽放属于自己的夺目光彩。

妇科手术团队专家介绍:

邵琳

妇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妇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对月经不调、不孕不育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微创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外孕等疾病。

兼任山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学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委员,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在《实用妇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等国内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李燚

妇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妇科内分泌、不孕不育、功血、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妇科输卵管、卵巢肿瘤及子宫肌瘤的各类微创手术,对生殖整复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兼任山东省医学会妇瘤分会青年学组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疼痛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省卫生健康委计划内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数篇。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

周展

妇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多年,能熟练掌握妇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进修半年,对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及专长,在管理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病变等常见疾病的病例方面经验丰富。专职负责医院海扶无创治疗项目,擅长海扶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瘢痕妊娠等。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数篇。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上午

来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