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青少年肥胖(2019青少年肥胖率调查报告)

文章目录:

研究:印度2050年将有全球最多超重青少年,成年肥胖人口达4.5亿

医学杂志《柳叶刀》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50年,印度将拥有全球最多的肥胖/超重的青少年人口(15-24岁),并将成为全球第二大肥胖/超重的儿童(5-14岁)群体所在地。届时印度的成年肥胖人口也将达到4.5亿,其中男性为2.18亿、女性为2.31亿,共占全球超重/肥胖人口的近12%。

印度新德里,印度14岁肥胖青少年在医院接受治疗。视觉中国 资料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超重和肥胖被定义为对健康构成风险的异常或过多脂肪堆积。 体重指数(BMI)超过25被视为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据中新网3月4日报道,世界肥胖日前夕,医学杂志《柳叶刀》3日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超重或肥胖人数已从1990年的9.29亿增至2021年的26亿。到2050年,预计全球将有近六成成年人和三分之一儿童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报告认为,过去30年来,全球在应对日益严重的肥胖危机方面严重失败。

据《今日印度》3月4日报道,2021年,印度的超重/肥胖青少年人口就已经位居全球第一,超过了中国和美国。《柳叶刀》最新报告显示,印度的肥胖问题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印度青少年(15至24岁)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在男性青少年中,超重/肥胖青少年的数量从1990年的400万增加到2021年的1680万,并预计到2050年达到2270万;在女性青少年中,超重或肥胖人数从1990年的330万增长到2021年的1300万,预计到2050年可能上升至1690万。

《印度斯坦时报》社论分析说,在印度,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饮食失调(部分可能与未治疗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遗传因素以及代谢能力较差,都是导致肥胖或超重的因素。

《印度教徒报》早前报道引述《柳叶刀》研究提到,2022年,约50%的印度成年人缺乏足够运动,女性(57%)比男性(42%)更甚。城市居民尤其受影响,成为肥胖和糖尿病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含糖饮料的消费是肥胖激增的重要原因。经济进步和全球化改变了印度人的饮食结构,传统低热量饮食(如豆类、全谷物和蔬菜)逐渐被高能量、低营养的加工食品取代,如精制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肉制品和含糖饮料。

饮食结构背后也存在经济阶层的因素。印度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低收入群体往往因经济条件限制而难以获得高质量、健康的食物,廉价的加工食品成为主要选择。这不仅增加了肥胖风险,也削弱了早期干预和疾病管理的能力。贫困家庭依赖公共配给系统获取廉价碳水化合物(如大米和小麦),而水果、蔬菜和蛋白质食品价格昂贵。

另有研究称,遗传与代谢因素导致印度人群在遗传上易于积累腹部脂肪,这一特性增加了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风险。“节俭基因型”使印度人在面对过量饮食时难以适应,导致肥胖和糖尿病易感性增强。此外,早年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成年后肥胖和相关代谢疾病,使身体倾向于储存脂肪。这在印度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该国历史上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印度斯坦时报》5日发表社论说,肥胖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激素失衡、心血管疾病和多种癌症。与肥胖密切相关的2型糖尿病已成为印度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显示,肥胖不仅直接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而且两者的共存——常被称为“糖胖症”(Diabesity)——使得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进一步上升。一项发布于2023年的印度研究指出,肥胖会使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提高近六倍,从而在宏观层面推动了整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的急剧上升。

分析称,肥胖预计将对印度经济造成重大影响。2019年,肥胖相关的经济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若趋势持续,到2060年可能增至2.4%。这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间接成本,如生产力下降和早逝导致的经济损失。预计到2050年,印度医疗系统将面临巨大压力,医疗成本将成倍增长,尤其是在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增加的情况下。

《印度快报》强调肥胖需被视为主要非传染性疾病,呼吁将其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优先事项。《印刷报》报道称,研究人员建议制定五年行动计划以控制总体肥胖率。

澎湃新闻记者 许振华 实习生 景韵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科普视频|全球超4亿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别让宝贝负“重”前行

来源:【湖南日报】

湖南日报2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阳乐 通讯员 雷鸣)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有超过4亿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超重或肥胖,而这一数字仍在持续增长,中国儿童的肥胖近20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如何判定孩子是胖还是壮呢?如何有效干预“小胖墩”的形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今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推出科普视频《别让宝贝负“重”前行》。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预计到2050年,超1/2成人及1/3儿童青少年将面临超重或肥胖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据《柳叶刀》(The Lancet)微信公众号3月4日消息,《柳叶刀》(The Lancet)最新发表的一项由全球疾病负担研究BMI研究协作组(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BMI Collaborators)完成的全球分析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成人(38亿人)和三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7.46亿人)将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

“现代食物的便捷获取、口感的改善以及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使得人们更容易出现体重过重的情况。”3月4日,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方红娟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肥胖与200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骨关节病、冠心病等,肥胖人群的增长意味着社会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儿童肥胖率的快速上升。

“青少年儿童的肥胖不仅影响健康,还可能干扰他们的生长发育。临床上就曾遇到不少中小学生,因肥胖出现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问题,这一现象令人深感忧虑。”方红娟进一步介绍。

“肥胖人群的增长意味着社会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负担。把体重管理好了,不仅有助于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在为社会减负,相应地,也就有更多人口为社会创造财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与代谢病外科主任医师王存川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4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两项食养指南,针对成人肥胖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包括: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日常食养则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包括: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成人若在短期内体重增加超过5斤,应引起足够重视,保持体重平衡,应尽量维持合理的体脂率和较高的肌肉含量。”方红娟提醒。

责编:乔靖芳

主编:田茹

校对:李益萌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