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炎肥胖(亚甲炎发胖是怎么回事)

文章目录:

哲学中医 | 胖生“百病”,多法齐用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引言

当前,全球约4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根据最近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肥胖增加多种慢性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糖尿病、肿瘤、睡眠呼吸暂停、焦虑抑郁、骨关节疾病等,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健康和经济负担。因此,有效控制体重十分重要,可积极防治相关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范冠杰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治疗肥胖的临床经验丰富,采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纯中医方法治疗肥胖,临床效佳。让我们来看一个减肥的案例。

验案举隅

梁某,27岁,男,于2022年1月6日就诊。

初诊:

主诉:形体肥胖,平素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不节制,喜肥甘厚味,平素运动时间少,因肥胖、工作压力等原因时常情绪不佳。身高:173cm,体重:138kg。

就诊时症见:形体肥胖,情志不畅,胃纳好,眠一般,二便如常,舌红,苔黄腻,脉沉紧。

诊断:中医:肥胖(湿热内阻);西医:肥胖症

治法:清热祛湿

治疗措施:

1.生活方式宣教,保持每日运动,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2.制定治疗目标:标准体重=身高-105,即68kg。

3.中药:

苍术10g,黄柏15g,薏苡仁30g,车前草30g,绵茵陈30g,丹参30g,牡丹皮30g,赤芍30g,白术30g,野菊花30g,虎杖30g,甘草5g。共14剂,日一剂。煎服法:用4升药煲,放3升水,煮1小时,剩2升药液,频频代茶饮。

二诊:2022年2月17日。服用上方后体重下降14.5kg,情绪较前好转,纳眠可,小便可,大便质烂,无黏滞,舌淡红,苔黄微腻,脉沉紧。

考虑湿热减轻,气血运行得复,但为免祛湿伤津,故加生地30g生津润燥。共14剂,日一剂,煎服法同前。加强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鼓励患者增加运动量。

三诊:2022年3月3日。体重继续下降,共减重18.5kg,减重后情志舒畅,恢复自信,纳眠可,二便如常,舌红,苔薄黄微腻,脉沉紧。

病机不变,上方加柿蒂10g降胃气调畅气机。共14剂,日一剂,煎服法同前,维持生活方式干预治疗。

随访:患者定期在范冠杰教授门诊治疗,服用中药半年,维持饮食及运动治疗,体重下降至96.5kg,共减重41.5kg。嘱患者继续坚持治疗,目标体重控制在68kg以下。

按语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危因素,对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目前西医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但缺乏针对病因提出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在治疗肥胖方面理论丰富、疗效显著,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肥胖的发病并非单一因素,临床病因病机存在复杂性,且在诊治过程中病机时常出现变化。因此临床治疗要扣准肥胖的直接病因、关键病机,抓住病因、病所、病机即可把握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范冠杰教授治疗肥胖的临床经验丰富,并提出“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强调运用多维度、多层面及动态视角去观察、辨析、把握、干预复杂恒动的疾病特征,要变中有守、定中有动地动态把握疾病核心病机的演变规律。根据对既固定又演变的核心病机的把握,从而有规律地使用相应的药串来治疗。

本案患者长期过食肥甘,胃纳太过,脾运不及,壅滞中焦,形成中满,湿浊内停,加之情志不畅,郁而化热,形成湿热内阻。发病的关键是饮食不节,因此首先要与患者积极沟通、宣教,制定科学、执行性强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并确定治疗目标,即范冠杰教授常用的“双规”方法,在规定时间内降低规定的体重,这不仅让患者有治疗的方向,同时也是对患者的强化管束,避免长期的治疗中患者懈怠引起体重的反弹。

中医的辨证治疗立足于核心病机——湿热内阻。中药处方以苍术、白术健脾燥湿,黄柏、薏苡仁、车前草、茵陈、野菊花、虎杖清热利湿解毒,丹参、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在后续的治疗中,紧抓核心病机,根据患者证候的变化,动定结合,序贯辨证调整治疗药串。本案患者关键环节是湿浊内停,郁而化热,“审因论治”,治疗首要解决湿的问题。三焦是水液代谢通道,其运转需要上焦宣发、中焦运化、下焦通利、温煦。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范冠杰教授鼓励患者加强运动,目的是通过运动达到上焦宣发的作用,配合代茶饮的方法服用中药健脾清热利湿,使湿浊从二便分消而去。通过三焦水液代谢运转,使内停之湿浊渐去。格物致知,审查病因病机,抓住主要矛盾,围绕核心病机实施饮食、运动及中药治疗,多管齐下,实现长程有效的体重控制。

范冠杰教授强调肥胖的临床辨证治疗必须要坚持遵循疾病变化的自身规律,动态把握病机特点,采用科学、简便易行且与核心病机对应的治疗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执行个性化的整体诊疗方案和长期的疾病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哲学中医 | 调经减重见成效,“动-定序贯”治多囊

哲学中医 | 健脾疏肝畅情志 动定序贯消结节

哲学中医 | 先难后获施仁术,动定序贯起沉疴

医学指导:

范冠杰,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等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出诊时间

出诊地点

周二下午(13:30-16:00)

大德路总院

周四下午(13:30-15:30)

芳村医院

周日下午(13:30-15:00)

固生堂门诊部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涌岸街36号

固生堂悦心门诊部: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99号中庸金寓4楼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姚佳 卢绮韵

执行编辑:曾梦芸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哲学中医 |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肥胖伴下肢水肿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概 述

肥胖是由于过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异常增加,并出现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类病证。古有“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其发生与饮食不节有很大关系。水肿为慢性疾病,发现之时多以脏腑发病,或及肝,或及脾,或及肾,临床表现杂乱难判。临床上,肥胖伴水肿多从脾虚湿盛论治,而范冠杰教授认为,应三因制宜,且该病证型多变,症状纷繁,病情复杂,常不能以一方一药治疗,故准确辨证是获得疗效的前提,应抓住核心病机,根基于“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辨治百症。

案 例 举 隅

方某,男,79岁,因“肥胖10年,下肢水肿半年”初诊。患者近十年来体重逐渐增加,未重视就诊。近半年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下肢水肿,足踝明显,曾至当地医院治疗,予利尿消肿等处理,症状缓解不明显,时有反复,逐渐加重,影响生活,遂至范冠杰教授门诊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见:精神疲倦,急躁易怒,下肢凹陷性水肿,足踝肿胀明显,易觉疲累,胸胁胀痛,纳差,眠一般,小便调,大便秘结。舌偏暗,苔白腻,脉弦滑。查体:身高160cm,体重99kg,BMI:38.67kg/m2,腹围125cm。双下肢动静脉彩超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范冠杰教授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瘀内阻。治以疏肝健脾,祛湿消肿。处方:柴胡10g,白芍15g,薄荷10g(后下),牡丹皮30g,苍术10g,关黄柏10g,薏苡仁30g,商陆5g,大腹皮20g,茯苓皮20g,泽泻15g,生姜5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叮嘱患者控制饮食,多运动。

二诊:服用中药2周,患者体重减轻5kg,水肿减轻。续服上方14剂。

三诊:服用中药1月,患者体重较初诊时减轻8kg,自觉轻松,疲乏感缓解,下肢水肿明显减轻,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范冠杰教授予去小毒之商陆,加用布渣叶30g、荷叶30g以加强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中药14剂。

服用中药1月余后患者水肿消退,未再反复。范冠杰教授叮嘱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多运动,积极控制体重。患者继续间断服用中药治疗,体重逐渐减轻,随访半年后体重减至80kg。

按语

水肿证型多变,症状纷繁,病情复杂,而肥胖病机方面,普遍是脾气虚弱,痰湿偏盛;万物归一,不离其宗,必须寻法疏导。该患者诸症终不离脏腑辨证。以脏腑辨证为“定”,面对症状剥茧抽丝,由博返约以得道,把握一身之病机,则能寻得万病所生之根本。此即范冠杰教授“动-定序贯”中“定”之内涵。而“动-定序贯”思想根于阴阳。阴阳是一个看似对立实则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先贤将一三五七九定为阳数(天数), 二四六八十定为阴数(地数)。水居北方为阴物而弱阳伏于其中,阴极生阳,而阳数的初始为一,阴从阳始,称为天一生水。而《道德经》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天一”也可理解为“道性为一”,也就是说,道是一性的。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和,则脏腑功能正常,肝可疏泄,脾可运化,肾可封藏,故能身体壮盛。

范冠杰教授认为,该患者易觉疲累,纳差,运动少,下肢水肿,脉弦,加之其平素胸胁不舒,家属诉其脾气易怒,可推测患者乃肝郁而至脾更虚,肝木乘脾也,健脾更需运脾,因此,治则以疏肝运脾为要,予疏肝行气药串:柴胡、白芍、薄荷、牡丹皮;而痰湿之邪,实则泻之,予苍术、黄柏以燥湿运脾;予薏苡仁、大腹皮、茯苓皮以利湿健脾;病久易瘀,结合患者下肢水肿,予商陆、生姜、泽泻以利水消肿。肥胖患者,除予药物,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宣教,范冠杰教授尤其善于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动-定序贯八法”于此病肥胖伴水肿治疗中,“定”之内涵根于阴阳,阴从阳始,道性为一,故而“天一生水”,抓住水肿肥胖内在原因,先把握住核心病机。“疏肝凿之”之治法,根基于“动-定序贯八法”辨治百症。此病中,范冠杰教授以疏肝、运脾、清利之法以应诸变,知己知彼,排兵布阵,辨证论治,标本兼顾。此法于病治中见效,见病思辨,把控动定,掌握疾病发生发展之序。故而在患者症状改善后,上方去小毒之商陆,加布渣叶、荷叶以加强消食化滞、清热利湿。上方共奏减重消肿之效,效如桴鼓!

医学指导:范冠杰,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等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出诊时间

出诊地点

周二下午(13:30-16:00)

大德路总院

周四下午(13:30-15:30)

芳村医院

周日下午(13:30-15:00)

固生堂门诊部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涌岸街36号

固生堂悦心门诊部: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99号中庸金寓4楼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王丘平 宋薇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哲学中医 | 胖在你身,虚在脾上,调肝健脾疗效佳——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治疗单纯性肥胖

开栏语:

“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开创性提出的中医理论。团队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成书《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运用哲学来解读中医,通过中医来验证哲学。通过本专栏定期文章的推送,希望让中医从业者开拓思维,提高临床水平。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 范冠杰

引言

肥胖目前在全世界呈流行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定义为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或过多的脂肪堆积,其病因未明,被认为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

范冠杰教授认为在同一疾病,由于不同发病阶段和个体反应,会产生不同的病理机制,因此,论治时不仅要观察局部的病证,还要看整体乃至于人与自然界的联系,才能把握疾病的本质。范冠杰教授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治疗肥胖病,临床治疗屡获奇效,拭看以下病例。

案 例 举 隅

张某,女,23岁。初诊日期:2016年5月14日。

【初诊情况】

主诉:体重增加10年余。

患者于2003年起体重逐渐增加,现患者体型肥胖,体重90kg,身高165cm,一直未重视及就诊治疗,近期觉肥胖影响自身形象,特来就诊。

诊时症见:神志清,易觉疲累,纳佳,运动较少,平素工作紧张,性情急躁,近期月经不调,经期不定,月经色暗且夹有血块,二便调。舌偏暗,苔黄腻,脉弦滑。

查体:体重90kg,身高165cm,BMI:33.09kg/m,腹围98cm。

辨证:肝郁脾虚,湿热瘀阻

治则:疏肝健脾,清热祛湿活血

处方:柴胡10g,白芍15g,薄荷10g(后下),牡丹皮15g,五指毛桃15g,白术10g,苍术10g,薏苡仁30g,车前草30g,茵陈30g,丹参15g,泽兰15g,莪术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共7剂。此外,加强生活方式宣教。

【随诊过程】

二诊:2016年5月21日,患者服上药1周,患者体重即减少2.7kg。时有饥饿感,但能控制不加餐,药已对症,效不更方,继服2周。

三诊:2016年5月28日,患者体重共减轻6.5kg,自诉感觉轻松,疲乏感减轻,食欲减少,食多反觉不适,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范冠杰教授予调整中药,加用布渣叶30g、荷叶10g祛湿消脂轻身。

后续患者一直在范冠杰教授门诊调理,服用中药3个月时,患者体重共减轻10kg,进食较治疗前减少约一半食量,但不觉有饥饿感,诉精神可,无疲劳感。近期随访,患者目前体重稳定在70kg,体重基本达标,月经规律。

按语

肥胖患者,除予药物,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宣教,范冠杰教授常言“医生、药物都靠不住,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每每叮嘱患者,少进食,多运动,只要在最难熬的时间坚持住了,便于往后自觉轻松舒适。

范冠杰教授临证施治肥胖,在病因上,更加强调饮食肥甘厚味、情志不畅、久坐少动等因素;在病机上,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及体质的改变,“脾虚痰湿”并非肥胖病唯一病机,跳出了传统医家论治肥胖动辄言必“脾虚痰湿”、治以“健脾祛湿”之窠臼;在用药上,范冠杰教授动态把握核心病机,灵活选用与主证相对应的药串或灵活加减化裁整方,不拘泥于经方、成方。

该青年女性患者平素工作紧张,性情急躁,易觉疲累,运动较少,并有近期月经不调,经期不定,脉弦,可推测患者乃肝郁而至脾更虚,肝木乘脾也,健脾更需运脾。再有月经色暗且夹有血块,舌质偏暗,可推测患者兼夹有血瘀证。因此,综合患者形体、饮食习惯、心理及舌脉进行分析,其辨证当为肝郁脾虚,湿热瘀阻,认为脾肝功能失调在本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治法从脾、肝论治,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肥胖病的主要药串,如疏肝行气药串:柴胡、白芍、薄荷、牡丹皮;健脾益气药对:五指毛桃、白术;清热化湿药串:苍术、薏苡仁、车前草、茵陈;配合活血化瘀药串:丹参、泽兰、莪术。经过前期一周治疗初见成效,继续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脉的变化灵活辨证,并关注患者的情志因素,减轻肥胖病患者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本案肥胖患者胖在身上,虚在脾上,病位在于肝脾两脏,病机为肝木克土,范冠杰教授治疗上从肝论治,通过调畅气机从而促进脾土运化,治疗上抓住了核心病机,辨证施药,最后取得满意疗效。

医学指导:范冠杰,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以及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等甲状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出诊时间

出诊地点

周二下午(13:30-16:00)

大德路总院

周四下午(13:30-15:30)

芳村医院

周日下午(13:30-15:00)

固生堂门诊部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广州市涌岸街36号

固生堂悦心门诊部:广州市越秀区长堤大马路99号中庸金寓4楼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哲学中医—“动-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一书,就是运用古今中外各种主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中医理论的重塑和构建,是中医理论突破的全新尝试,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范例。《哲学中医》理论来源于临床,又高于临床,并指导临床运用,本书系统阐述了范冠杰教授的临床医学思想,也是范教授临床经验之总结。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罗露露

执行编辑:刘文婷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