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体重指数(肥胖的体重指数为考试网)

文章目录:

“最佳体重值”出炉!一定要记住这个公式→

体重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太胖或太瘦都会影响健康。那么,体重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合适?又该如何控制体重呢?

01

最佳体重是多少?

一项研究显示,老人适当“胖一点”,有利于更长久地保持健康。那么,胖多少合适?一定要记住这个公式:

体重指数(BMI)= 体重(kg)/身高(m)²

18—64岁: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

65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0—26.9;

80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2—26.9;

为何老人的理想体重指数比年轻人偏高?

与消瘦的人相比,较为肥胖的老人可能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尤其是感染的消耗、癌细胞的过度生长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于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

当然,BMI是一个参考值,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成分不同,肌肉含量高的人,可能BMI也略高,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肥胖。 除了BMI,腰围、腰臀比、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等也是常见的健康评估指标。

02

如何健康减重?

想成功减重,要学会制造能量缺口。

吃动平衡,就是摄入的能量要和消耗的能量相当,这样体重才能保持稳定。实现减重,需做到吃动平衡,形成能量缺口。但身体适应新的吃动模式有个过程,初期不宜过度追求大能量缺口,应循序渐进,根据身体反馈优化方案。

保持健康体重,最重要的是吃对食物:

■ 减少精米、精面摄入量

用薯类代替一定量的谷物,玉米、全麦粉、糙米、高粱面、荞麦、燕麦、小米、小豆、绿豆等粗杂粮,在谷物中至少应占50%的比例。

■ 多吃蔬菜

想要减肥的老年人应多吃蔬菜,尽可能一天达500克以上,如芹菜(勿弃叶)、萝卜、菠菜、蘑菇、海带、黄瓜、冬瓜、竹笋等。

■ 控制肉食

肉食不可吃太多,肥胖老年人的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一天不应超过125克。

避免吃红烧肉、粉蒸肉、酱猪肘等。减肥期间,可以用去皮鸡肉、鱼虾类代替猪肉。

■ 少食烹调油、食用盐

肥胖老年人在减肥期间,每天的食油量不应超过15克、摄盐量不应超过5克。

花卷、炒饭、酥饼、千层饼等含油量多的主食,以及咸鸭蛋、酱牛肉、咸菜等含盐量高的食物,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 吃低糖水果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具有较强的饱腹感,减肥的老年人一天可吃150—250克水果,优选含糖量在9%以下的新鲜水果,如草莓、梨、桃等。

■ 吃七八分饱

每天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均衡、不暴饮暴食、不大吃大喝,要养成每餐饭都吃七八分饱的习惯。

03

如何健康增重?

■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蛋、奶等占一半以上,均衡地分配到各餐中,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 多做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也叫力量训练,比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都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使增重效果更好。

特别注意:

如果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体重30天内降低5%以上,或6个月内降低10%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到医院进行必要检查,排除疾病可能。

央视新闻微信综合科普中国

来源: 经济日报

“最佳体重值”出炉!来计算一下呀

体重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太胖太瘦都会影响健康,太胖的时候,身体负担过重,三高之类的病就容易上门;太瘦的人,抵抗力会受到影响。

所以,控制体重,就是控制健康。

60岁之后的“最佳体重值”

近日,一项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老人适当“胖一点”,有利于其更长久地保持健康。

“胖一点”也是有标准的,大家记住一个公式——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18~64岁: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

65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0~26.9

80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2~26.9

根据公式,在身高不变的基础上,体重越大,BMI指数越高。

那么,为什么老人的理想体重指数比年轻人偏高呢?

与消瘦的人相比,超重或轻度肥胖的老人可能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尤其是感染的消耗、癌细胞的过度生长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于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

所以,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BMI在20~26.9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且健康的范围。

健康减重法

保持健康体重,最重要的是吃对食物:

01 减少精米、精面摄入量

用薯类代替一定量的谷物,玉米、全麦粉、糙米、高粱面、荞麦、燕麦、小米、小豆、绿豆等粗杂粮,在谷物中至少应占50%的比例。

02 多吃蔬菜

减肥的老年人应多吃蔬菜,一天可达500克以上。芹菜(勿弃叶)、萝卜、菠菜、蘑菇、海带、黄瓜、冬瓜、竹笋等,都有利于减肥。

03 控制肉食

肉食不可食之太多,肥胖老年人的动物性食物摄食量,一天不应超过125克。

避免吃红烧肉、粉蒸肉、酱猪肘等。减肥期间,可以用去皮鸡肉、鱼虾类代替猪肉。

04 少食烹调油、食用盐

肥胖老年人在减肥期间,每天的食油量不应超过15克、摄盐量不应超过5克。

花卷、炒饭、酥饼、千层饼等含油量多的主食,以及咸鸭蛋、酱牛肉、咸菜等含盐量高的食物,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05 吃低糖水果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具有较强的饱腹感,减肥的老年人一天可吃150~250克水果,优选含糖量在9%以下的新鲜水果,如草莓、梨、桃等;其次是含糖量在10%~14%的水果。

06 吃七八分饱

每天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均衡、不暴饮暴食、不大吃大喝,要养成每餐饭都吃七八分饱的习惯。

健康增重法

01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蛋、奶等占一半以上,均衡地分配到各餐中,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02 多做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也叫力量训练,比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都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03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使增重效果更好。建议晚23:00前入睡。

04 食疗增重

中医学认为,体重过轻的大多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导致营养消化吸收障碍。

因此健脾养胃就是增肥加速器。可选用莲子、山药、茯苓、人参、黄芪、芡实等健脾益气、药食同源的食材做药膳。

注意:如果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与以往相比,体重在30天内降低5%以上,或在6个月内降低10%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去医院进行必要检查,排除疾病可能。

转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来源: 辽宁日报

“最佳体重值”出炉!请控制在这个范围内

体重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太胖太瘦都会影响健康,太胖的时候,身体负担过重,三高之类的病就容易上门;太瘦的人,抵抗力会受到影响。

所以,控制体重,就是控制健康。

60岁之后的“最佳体重值”

近日,一项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老人适当“胖一点”,有利于其更长久地保持健康。

“胖一点”也是有标准的,大家记住一个公式——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18~64岁: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3.9

65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0~26.9

80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22~26.9

根据公式,在身高不变的基础上,体重越大,BMI指数越高。

那么,为什么老人的理想体重指数比年轻人偏高呢?

与消瘦的人相比,超重或轻度肥胖的老人可能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在面临疾病或其他风险,尤其是感染的消耗、癌细胞的过度生长时,身体储备更充足,有助于熬过疾病最严重的时期。

所以,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BMI在20~26.9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且健康的范围。

健康减重法

保持健康体重,最重要的是吃对食物:

01 减少精米、精面摄入量

用薯类代替一定量的谷物,玉米、全麦粉、糙米、高粱面、荞麦、燕麦、小米、小豆、绿豆等粗杂粮,在谷物中至少应占50%的比例。

02 多吃蔬菜

减肥的老年人应多吃蔬菜,一天可达500克以上。芹菜(勿弃叶)、萝卜、菠菜、蘑菇、海带、黄瓜、冬瓜、竹笋等,都有利于减肥。

03 控制肉食

肉食不可食之太多,肥胖老年人的动物性食物摄食量,一天不应超过125克。

避免吃红烧肉、粉蒸肉、酱猪肘等。减肥期间,可以用去皮鸡肉、鱼虾类代替猪肉。

04 少食烹调油、食用盐

肥胖老年人在减肥期间,每天的食油量不应超过15克、摄盐量不应超过5克。

花卷、炒饭、酥饼、千层饼等含油量多的主食,以及咸鸭蛋、酱牛肉、咸菜等含盐量高的食物,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

05 吃低糖水果

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也具有较强的饱腹感,减肥的老年人一天可吃150~250克水果,优选含糖量在9%以下的新鲜水果,如草莓、梨、桃等;其次是含糖量在10%~14%的水果。

06 吃七八分饱

每天饮食要有规律、三餐均衡、不暴饮暴食、不大吃大喝,要养成每餐饭都吃七八分饱的习惯。

健康增重法

01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优质蛋白质,如鱼、禽、肉、蛋、奶等占一半以上,均衡地分配到各餐中,以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

02 多做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也叫力量训练,比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举哑铃、拉弹力带等,都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03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使增重效果更好。建议晚23:00前入睡。

04 食疗增重

中医学认为,体重过轻的大多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导致营养消化吸收障碍。

因此健脾养胃就是增肥加速器。可选用莲子、山药、茯苓、人参、黄芪、芡实等健脾益气、药食同源的食材做药膳。

注意:如果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与以往相比,体重在30天内降低5%以上,或在6个月内降低10%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去医院进行必要检查,排除疾病可能。

转自工人日报

来源: 新闻11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