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代谢因子(代谢肥胖症)

文章目录:

肥胖引起代谢紊乱 专家找到治疗新靶点

李红良教授(左二)指导赵光年博士(左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提供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研究发现,溶酶体相关蛋白TMBIM1是一个抑制脂肪生成的全新因子,对脂肪生成和肥胖相关代谢紊乱发挥关键负调控作用,是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紊乱的潜在分子靶点。该研究论文6月8日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在线发表。

图为在线发表论文截图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全球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而伴随肥胖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目前,用于治疗或缓解肥胖及其引起代谢紊乱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有限。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博士赵光年在袁玉峰、李红良教授等指导下,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小鼠和人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转录组学数据,发现TMBIM1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有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在高脂饮食喂养诱导肥胖模型中,脂肪前体细胞特异性TMBIM1被敲除后,小鼠的附睾脂肪组织,表现为脂肪细胞增生并改善肥胖引起的全身代谢紊乱;而脂肪前体细胞特异性TMBIM1转基因小鼠的附睾脂肪组织,表现为脂肪细胞肥大且代谢紊乱进一步恶化。

调控脂肪生成新机制示意图

研究揭示,脂肪前体细胞TMBIM1缺失,可以促进营养过剩诱导的脂肪组织增生并改善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证实了TMBIM1在脂肪生成和肥胖相关代谢紊乱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为治疗肥胖相关代谢紊乱提供了新分子靶点。(记者黎昌政)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新型“肥胖因子”

新华社武汉5月9日电(记者李伟)我国科研团队近日发现一个新的“肥胖因子”,能通过上调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基因表达,抑制机体产热,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自然⋅代谢》近日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这是记者9日从武汉大学获悉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团队发现,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是一个新的“肥胖因子”。其前期研究发现,在肝脏合成脂质能力下降的同时,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能力会代偿性上调,这表明肝脏分泌某种“肥胖因子”,促进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

从这个现象出发,研究人员发现了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能显著加重肥胖程度,增加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能力,降低能量消耗,加重胰岛素抵抗。而GPNMB蛋白中和抗体能有效逆转肥胖小鼠的表型,减少脂肪组织重量,降低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组织产热,并减轻胰岛素抵抗。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GPNMB蛋白就是一个新型“肥胖因子”,相关系列研究已证明靶向GPNMB蛋白对于治疗人类肥胖和糖尿病有借鉴意义。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新型“肥胖因子”

新华社武汉5月9日电(记者李伟)我国科研团队近日发现一个新的“肥胖因子”,能通过上调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基因表达,抑制机体产热,最终引起肥胖及胰岛素抵抗。《自然·代谢》近日在线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这是记者9日从武汉大学获悉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团队发现,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是一个新的“肥胖因子”。其前期研究发现,在肝脏合成脂质能力下降的同时,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能力会代偿性上调,这表明肝脏分泌某种“肥胖因子”,促进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 从这个现象出发,研究人员发现了肝脏分泌的GPNMB蛋白能显著加重肥胖程度,增加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能力,降低能量消耗,加重胰岛素抵抗。而GPNMB蛋白中和抗体能有效逆转肥胖小鼠的表型,减少脂肪组织重量,降低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组织产热,并减轻胰岛素抵抗。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GPNMB蛋白就是一个新型“肥胖因子”,相关系列研究已证明靶向GPNMB蛋白对于治疗人类肥胖和糖尿病有借鉴意义。(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