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诊断 肥胖(护理诊断肥胖的定义及相关因素)

文章目录:

世界肥胖日:肥胖这种病,牵动了医院近20个科室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昶荣)5月11日是世界肥胖日。《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指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

5月9日,身高1米66的李亮(化名)来到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中日医院”)的减重联盟大型义诊现场。李亮通过一年体重减了60斤,在谈起减肥带来的改变时,他觉得感受最明显的是:“精气神比以前好多了。”

在没有减肥之前,李亮的体重曾一度高达230斤。他曾经也尝试过运动减肥,还没有跑步,只是在小区快走,走15分钟,膝盖就开始疼了。除了影响生活之外,李亮当时的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他当时只有38岁,但餐后血糖已经达到了20多毫摩尔/升。也正是因为血糖的关系,李亮找到了中日医院的内分泌科,确诊为因肥胖并发了严重的高血糖、高血压等症状,医生建议李亮进行手术治疗。他的两个姨都是医务人员,知道情况后也劝他接受手术治疗。

当时李亮还对手术有保留态度,希望进一步观察。2018年的春节假期,李亮连续参加了两个朋友的葬礼,都是和他同龄就发生猝死。这给了李亮很大的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健康的重要性,经过深入了解手术的细节,节后他急迫地找到了减重医师孟凡强大夫进行手术治疗。

做了袖状胃切除手术之后,李亮的体重很快就降到200斤以下,现在他按照营养科大夫给他的食谱进行规律饮食,以控制好体重。除了体重减轻以外,更让李亮欣慰的是,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不吃药不打针就能治病,这让人喜出望外。

李亮所参加的大型义诊由中日医院多学科减重联盟举办。参加的专业有内分泌科、普外科、营养科、康复医学科、呼吸科、消化科、肾内科、心理科、重症医学科、外科护理专业等多个科室多个专业。此次义诊由中日医院内分泌科党支部、中日医院多学科减重联盟联合主办,中日医院内分泌科党支部、普外一党支部、营养党支部、康复医学党支部协办。

义诊现场 刘昶荣摄

减肥不应该只关注体重

肥胖早在1948年就被WHO列入疾病分类名单。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是目前评价肥胖程度、进行肥胖程度分类最常用的方法,反应了某人体重和身高平方的比率。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m2。根据2016年美国AACE/ACE《肥胖患者综合管理临床实践指南》,BMI在25.0~29.9之间是超重,BMI超过30则是肥胖。因为人种的差异,我国的标准是BMI超过24就是超重,BMI超过28为肥胖。

中日医院减重多学科联盟召集人、内分泌科副主任陈晓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并不是所有的肥胖患者都要进行手术治疗,李亮的情况属于肥胖比较严重的患者了。临床上对肥胖严重程度的判断不完全依据体重,而是要看肥胖引起的并发症是否严重,如果一位患者很胖,BMI可能34、35了,但他没有高血糖、高尿酸、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表现,其面对的健康危险等级不高,“所以我们要看肥胖带来的代谢异常对全身的影响等因素。”陈晓平说。

陈晓平推荐想要减肥的患者,可以先尝试半年减掉体重的5%~10%,这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个临床研究结果。减肥要循序渐进的来,如果快速减重的话,很容易反弹也不容易坚持。

肥胖会导致多种疾病并发

当天参与义诊的肾内科副主任卓莉医生告诉记者,肥胖除了外表看到的以外,也会加重内脏的负担,肾是水盐代谢、调节血压的器官,如果体重大了以后,肾脏也会出现问题,比如血尿、蛋白尿,甚至肾功能异常等问题。近些年,因肥胖患者越来越多,和肥胖相关的肾脏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卓莉说:“从临床随访效果看,如果可以控制体重,将体重减下来,相对其他需要激素和免疫制剂去治疗的慢性肾病而言,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愈后效果相对而言好一些。”

中日医院减重多学科联盟召集人、普外科医生孟凡强补充说,肥胖导致的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是肥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呼吸科对睡眠呼吸暂停、肥胖所致哮喘进行评估及诊治;肥胖导致的各种代谢异常可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心内科对肥胖合并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治;肥胖亦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脂肪肝、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科可对其进行针对性诊治;眼科对于肥胖及其代谢异常所致的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动脉硬化、晶体疾病等)进行诊治;妇产科对于女性超重和肥胖患者的月经紊乱的病因、卵巢功能等进行评估和相关治疗;此外,还有营养科、康复科、脊柱外科等等也会有所涉及。

陈晓平医生建议首诊的肥胖患者,可以先去内分泌科就诊,让医生诊断一下是单纯性肥胖还是内分泌疾病引起的,90%的肥胖是单纯性肥胖,10%的肥胖是甲状腺疾病、下丘脑病垂体疾病等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然后再确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健康中国)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中新健康丨专家谈肥胖:是病需就医、治疗没有“一招鲜”

中新网上海5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肥胖问题困扰不少民众,但很多人对其认知有误解。许多人低估其对健康的严重威胁。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极度肥胖才会产生健康危害,轻度或中度肥胖无伤大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教授10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肥胖是一种病,必须进行医学干预。其次,肥胖的轻重,要根据是否代谢异常来判断。第三,肥胖的治疗没有绝招,没有一招鲜,必须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据悉,近期,世界肥胖联盟发布了《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该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受到超重和肥胖的威胁,高BMI(超重 肥胖)的成年人比例将从2020年的42%增加到2035年的超过54%,5岁至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病率达到39%。中国的超重或肥胖情况也不容乐观。

据悉,从科学角度来看,肥胖症其实是一种以大脑为中心,由生物、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疾病。正常情况下,大脑中的“饥饿中枢”和“饱中枢”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一旦平衡出现异常,“饥饿中枢”的作用将明显增强,人体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从而食欲大增,而非简单的仅靠意志力就能控制住进食的渴望。

曲伸教授表示,根据临床经验及病因,他把胖子分为红(高代谢型肥胖)、白(代谢正常型肥胖)、黑(炎症代谢型肥胖)、黄(低代谢型肥胖)四种。能吃、能喝、有高血压,一喝酒脸红红的,能喊、能叫的是“红胖子”,他们代谢旺盛,吸收非常好。“红胖子”将来最容易得高血压。“我们和美国有关机构合作研究已经证实了这类肥胖患者的存在。”他说。

黑胖子一般很有劲,像鲁智深一样,能吃能干。很多美国橄榄球运动员都是黑胖子。现在年轻的黑胖子比较多,表现为脖子发黑、女孩子月经不正常、毛发增多、肌肉多,脂肪也多。

黄胖子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一胖就胖肚子,有气无力、甲减、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代谢率降低,喝西北风也胖,一胖就出病。

代谢健康性肥胖者被称为白胖子,他们体重指数超标,但白白胖胖的,皮肤弹性好。医学名词就叫正常代谢性肥胖,就是代谢没有问题。

这四种类型肥胖患者治疗方法完全不一样。对黄胖子,医生会帮其提升激素水平,代谢率高了,自然而然会瘦下来了。黑胖子,减重比较难,必须降低体内的胰岛素水平。红胖子时常出现大便干燥,肠道通畅以后才能减重。而对于白胖子,一般不能轻易减重,否则会导致月经不正常、没力气,需要预防持续性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发胖,有的人怎么吃也不胖?“不同的基因构成决定了身体的代谢类型,从而影响体重。心理因素和部分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曲伸教授告诉记者,有的人胰岛素水平很高,就特别爱吃。有的人感觉永远吃不饱,这和中枢调控有关。这位专家透露,其现在正在研究肥胖的中枢调控机制,并发现:每个人从出生开始,脑子就有一个“调定点”,设定该长多少体重。有的人可能注定会胖到100公斤,大脑才认为“够了”。

曲伸教授说,虽然人一辈子会长成什么体形大概率由先天决定,但是,如果有人很自律,对疾病的认识超前,或许能控制不增加到原定体重;但是如果任之为之,在原定基础上发胖,那会很严重。这位专家表示,因此,大家所说的“超级肥胖”,就是源于此。

对于更年期女性发福现象,曲伸教授直言,更年期女性最大的问题是向心性肥胖,更年期的替代治疗(常指:激素替代疗法)或是一个减重好办法。“我们说的‘替代治疗’其实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雌激素替代治疗,缺钙、缺维生素D,都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他指出,“对于更年期女性,调整内分泌紊乱,获能避免体形就发生剧烈改变;开展针对性治疗,应减少其腹内脂肪和脂肪肝,肠通了、肝通了,腰围就不会增加了。”曲伸教授说。

“减重一定要从全方位出发。”曲伸教授表示,“我一直认为肥胖不能‘一招鲜’。”对于社会上流行的生酮饮食、低卡路里饮食、16 8饮食等“减肥方法”,这位专家认为,都是“赶时髦”。他直言,营养治疗是第一步。曲伸教授表示,因为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肿瘤发病率变高令人担心。但是瘦了以后,骨质疏松引起的死亡更多,所以千万不要减重过度:该减的减,不该减的不能乱减。大规模研究发现了“U形曲线”:体重指数小于18.5的人全因死亡率,远远高于体重指数在25-30者。全因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种原因导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人口数之比。

许多肥胖症患者为了减重可能采取快速却不健康的方法,如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其实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指出,应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对症治疗,尤其肥胖症合并相关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伴随慢性生理或心理障碍,需要接受多学科综合护理或多种药物治疗,不单以减重为目标,还应涉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完)

“四高”小伙喝凉水都胖 潍坊市中医院专家:肥胖多与饮食生活、内分泌代谢有关

近日,一位身高180厘米,体重100公斤,常年饱受糖尿病和肥胖等“四高”症状困扰的26岁小伙成功减重20公斤,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保持了健康体重。

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方面调节降糖,一方面健脾祛湿,在解决了“四高”的同时,中医药的调理使得患者不再偏食“膏粱厚味”,逐渐形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了因“管不住嘴”造成的各类疾病。

26岁的金先生是一位业务员,常年在外打拼,生活作息非常不规律,再加上饮食习惯不健康导致体重逐年增加,身高一米八的他体重高达200斤。肥胖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也曾尝试过多种减肥方法效果均不理想,且节食运动减肥后的报复性进食反而使得体重逐步反弹,并且出现了明显的乏力、焦虑症状。2021年10月就诊于我院东院区内分泌科门诊,门诊检查发现他的血糖明显偏高,空腹血糖高达21mmol/l,血清胰岛素水平更是高达48mmol/l,是典型的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于是建议金先生住院进行系统治疗,并且能够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评估其多种代谢紊乱的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金先生也诚恳地向内分泌科提出了自己的困扰:住院降糖治疗的同时,能否帮助控制一下体重,“我可是喝凉水都胖的”。

东院区内分泌科接诊后,仔细询问金先生的生活饮食习惯,结合入院后的检查结果,综合考虑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是典型的 “四高”状态,对于一位26岁的小伙来说,如果不能尽快恢复健康,“四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造成更多问题。因此,刘金玲带领团队结合金先生自身情况,为他制定了详细、缜密的治疗方案。首先结合金先生日常工作、生活特点,制定出详细的饮食生活指导和一份健康低卡食谱,并且在其血糖稳定后,逐步增加有氧运动;其次考虑患者新诊断有糖尿病,血糖超标,目前处在明显的葡萄糖毒性状态,建议给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以促使血糖快速达标,快速纠正高糖毒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再次是在金先生的血糖明显好转后,改善他的多重代谢紊乱和肥胖症状。最后则是通过系统的中医治疗,从根源上降低旺盛的食欲,改善脾胃状况,既帮助金先生管住嘴,减少超标营养的摄入,也能够调节身体代谢状况,达到减少体重的目的。

形象点说,金先生这类肥胖症状,身体就像一块浸过水的毛巾,沉甸甸又湿漉漉,怎么才能让毛巾变干呢?一种方法是拧,另一种方法是晒,在中医角度而言,拧的过程叫“利水”,晒的过程叫“气化”,东院区内分泌科以中医辨证、体质辨识角度入手,为金先生开具了中药内服药物,通过健脾祛湿的方法来瘦身,在精心配伍的药物作用下,“一拧、一晒”悄然在金先生体内完成,再辅以穴位贴敷和埋线治疗,金先生首先感到食欲不再那么强烈,曾经偏好的油炸、甜腻食物也不再那么诱人,健康均衡的饮食调节下,金先生的血糖逐步稳定,体重也有明显下降趋势。

出院后为方便金先生的日常生活,刘金玲为他开具东院区内分泌科特色中药代茶饮“祛湿瘦身饮”,日常冲泡即可,饮用方便,让人在“喝茶”中祛湿排毒,健康瘦身。出院后金先生定期门诊复诊,他表示:“我现在吃的明显少了,反而也不觉得饿,身体逐渐有劲儿,并且感觉自己轻飘飘的,不像以前浑身沉重乏力。”第二次复诊时金先生欢喜地表示,现在自己已经能够按饮食生活指导健康规律生活,血糖控制稳定。又陆续经过1年的调理,金先生不但血糖控制平稳,体重也逐渐下降,摆脱了“四高”的困扰,在一年时间里成功瘦身20公斤。目前,金先生的降糖药物也逐渐停用,仍然通过健康的饮食生活管理自我约束,各项代谢指标完全正常。

中医认为,肥胖的病机多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脾气虚则运化转输无力,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致肥胖;肾气虚则水液失于蒸腾气化,水湿内聚而成肥胖;而湿凝为痰,阻滞气血运行,日久而成郁热、痰热、瘀热等。肥胖患者多痰湿偏盛,东院区内分泌科为肥胖人士特制的“祛湿瘦身饮”,以健脾祛湿、化痰降浊为法,祛痰湿而轻身,代茶饮使得日常饮用调理更为方便,被广大患者笑称为“边喝水边瘦身”。

肥胖多与饮食生活、内分泌代谢有关,因此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健康科学饮食生活,同时要注意营养搭配、保持健康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为了帮助更多的肥胖症、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多重代谢紊乱的患者拥有更好的减重效果,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模式,广泛推行穴位贴敷、埋线等传统疗法和中医体质辨识、中药辨证施治的诊疗模式,惠及百余位“胖友”重回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出现低龄化趋势。

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重点开展了肥胖代谢病门诊的工作,从内分泌代谢方面查找肥胖原因,对因对症治疗肥胖,秉承科学减重的理念,采用中西医结合调理方式,根据患者体质特点量身定制减肥方案和中药方剂,在儿童、青少年、青年群体的肥胖治疗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东院区内分泌科简介

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是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是集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教学于一体的龙头科室。担负着多个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及研究生培养工作。拥有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全院血糖管理系统、血管神经治疗仪等国内先进的医疗设施,具备完善的内分泌功能检测手段,充分发挥中医特色,倡导中西医优势互补。本着“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原则,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生长发育异常作为专业发展特色。内分泌科在潍坊市中医院名老中医传承基础上创制了多种自制剂及协定方:祛湿瘦身饮、八味芪黄胶囊、甲宁胶囊、补元胶囊、活血通脉丸、消渴益肾方、消渴明目方、消瘿散结方等应用于内分泌临床。开展多种中医特色疗法如: 中药汤剂内服、外洗、穴位贴敷、埋线、中药薰药、针刺、艾灸、穴位注射、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以及膏方、药膳等。其中穴位贴敷、埋线瘦身、中药贴敷治疗甲状腺疾病、中药足浴、中药热奄包、中药定向透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等取得良好疗效。科室拥有潍坊中医院精英内分泌团队,注重技术是科室发展之本,所有科室人员均多次到全国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每年参加国内最新内分泌代谢病学会议,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将专业向精、深发展,不断提高科室核心竞争力与知名度。

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始终坚持以“专业专注、用心服务”的理念,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工作努力的方向,努力打造一个让患者及家属满意的就医环境。

刘金玲

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硕士,潍坊名医,山东省医师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潍坊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潍坊市第一届名医联盟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潍坊医学院兼职教授,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甲状腺、肾上腺、垂体、性腺等内分泌疾病以及肥胖症、血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电解质紊乱及骨质疏松等代谢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诊治。尤其在糖尿病教育暨糖尿病慢病管理、肥胖症、儿童生长发育等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共发表省级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第一作者完成科研课题7项,分别获得山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潍坊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