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肥胖会传染?研究表示肥胖具有社会传染性
中新网1月25日电 澳洲新闻网刊发编译文章称,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周围有一群胖子,那他很有可能也会走上肥胖之路。这项研究将对医生治疗肥胖症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即治疗超重的父母是长期帮助孩子的有效途径。
资料图:一个身材较胖的人。
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研究发现,肥胖是存在“社会传染性”,这种传染可以通过模仿和从众行为,达到思想和行为模式的传播。
对此,研究人员调查了3140个军人家庭,他们根据军队需要分配到社区。研究发现,被送到肥胖率较高地方的军人,他们长胖的机率就更高。而他们在那里呆的时间越长,肥胖就越严重。
“我们有点惊讶,”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达塔尔(Ashlesha Datar)博士解释道,“传统上,我们认为建筑环境才是影响因素,或者人们选择一种环境来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但调查结果显示,肥胖与社区的关系依然密切。”
在美国的一些州,大约37.7%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澳大利亚也有类似的情况,这里成年人的肥胖比例为27.5%,35.3%超重。
悉尼大学儿童研究肥胖研究员鲍尔(Louise Baur)教授表示,澳大利亚需要更多地关注生活环境对肥胖的影响,通过“增加新鲜健康食品的供应”和“让社区居民多行走”等方式,来平衡社会环境。
环境不同,健康方面的差异似乎也很大。澳大利亚成年人如果居住在次发达地区(68.8%)而不是城市(60.1%),则更有可能肥胖。而最近研究发现,居住在富裕的悉尼城区,人们的肥胖率要比那些不富裕的人低得多。
儿童也会受到这种差异的左右,56%居住在远外郊地区的儿童超重或肥胖,而在主要城市,这一比例为25%。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达塔尔博士认为,“传染”往两个方向发展,即健康和不健康的方向。“在旧金山,每个人都会骑自行车,这也是社会传染。”
这些针对肥胖的研究,可能会对医生治疗肥胖症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有一篇文章已经指出,研究支持了这样一种理论,即帮助父母摆脱超重的状态,是长期帮助孩子的有效途径。
鲍尔教授称,这已不是一种新方法。“父母影响孩子,研究表明,如果家庭中的母亲减肥,那么孩子就更有可能不会超重。”
肥胖会“传染”?俄营养学家揭秘导致肥胖独特原因
中新网1月23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萨马拉营养学与饮食疗法科学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金兹布尔格表示,肥胖不是病毒,无法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也有例外,可能存在肥胖的“社会感染”病例。
据报道,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2019年发布消息称,俄罗斯30岁以上的公民中,一半以上存在超重问题,而且形势没有得到改善。肥胖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体育锻炼和不合理饮食。此外,导致体重增加和并发症发展还有一个更为独特的原因。
据米哈伊尔·金兹布尔格表示:“和灵长目动物一样,人类也具有所谓的‘模仿行为’特性。人经常会模仿善恶行为。一个成年人越缺乏自制力,越容易模仿自己的周围人。”
通常,这种“模仿行为”可以在有饭局的单位发现。金兹布尔格说,一个人无法拒绝花时间和公司的所有人一起吃饭,结果导致体重增加。
报道称,他还提醒注意已婚夫妇的肥胖“传染”。医生说:“我们经常看到妻子怀孕时,丈夫的体重增加。妻子体重增加很自然,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丈夫的体重也在增加。我见过这种情况。这是由于丈夫限制了自己的活动,花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吃更多的美食。”
肥胖真的会传染!6个肥胖关键期,看看你在哪个时期
本文专家
刘殿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胖胖的你,是不是周围有一两个朋友,也是胖乎乎的?而你们的胖真的是会“传染”的!
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之间真的是会“传染”的,尤其是在家庭成员和经常待在一起的朋友之间,这种“传染”现象更为显著。调查显示:
·如果你的体重增加了7.7公斤,而和你常在一起吃、玩的朋友,体重则会相应增加2.3公斤。
·在固定的时间段,如果调查对象变胖了,而调查对象的朋友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57%;而调查对象的兄弟姐妹或配偶等,变胖的概率则会增加37%-40%。①
肥胖“传染”这种情况,
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肥胖“传染”的重要途径,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那些相同的饮食喜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
原因1:一起瘫在沙发上玩手机,不爱动!
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就一起瘫在沙发上,看电视、刷手机,大家一起动也不动。
长时间的久坐导致运动量变小,身体消耗的热量也变少。如果是经常吃完饭就坐着,很容易影响消化,从而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
从此刻起做出改变:饭后不要一直坐着、躺着,先站立30分钟,踮踮脚,腹式呼吸;晚上回去和朋友约着到外面散散步,大家一起运动。
原因2:一起吃甜点、喝奶茶,糖超标!
朋友们相约一起吃甜点、喝奶茶……不知不觉中,热量摄入严重超标,肥胖也就上身了。
市面上的奶茶,里面更多的是糖分和反式脂肪酸的奶精,特别容易发胖。一杯常规奶茶热量约400千卡,奶茶中可能还会加入珍珠、椰果,吃多了极容易发胖,而100克的蛋糕热量就高达348大卡。
原因3:一起熬夜,游戏、聊天、吃夜宵!
熬夜的人更容易胖,尤其是和朋友一起熬夜,可能还要一起吃夜宵,能不胖吗?
熬夜会影响人体生物钟运行,导致代谢率下降,形成易胖体质。再吃进夜宵,摄入能量过多,代谢得少,也容易发胖。②
肥胖6个关键时期,
看你在哪个时期?
关键时期1:出生前的肥胖
宝宝还未出生时,母亲因营养过剩等原因,孕前体重太大或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使得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体重过大,再加上出生时的“精心喂养”,从而导致婴幼儿就过胖。这就为成年期的肥胖埋下了隐患。
关键时期2:儿童少年期的肥胖
这种多为长期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肥胖。很多肥胖的孩子,不爱吃蔬菜,天天炸鸡、炸薯条、蛋糕、冰淇淋等高盐高糖高脂的食物吃个不停。后果就是餐后血糖和血脂上升,长此以往就胖起来。
关键时期3:工作后压力大过劳肥
这种多为长期久坐办公室,经常熬夜加班,使身体越来越累,越来越胖,尤其是下半身特别明显,肚子、大腿部位有很多的赘肉。过劳肥多出现在压力较大的群体身上,比如工程师、装修、程序员、销售行业等。
关键时期4:胡乱减肥后的反弹
有些人选择过度节食、乱吃减肥药等减肥方式,比较急功近利,导致的后果可能就是代谢紊乱,以致减肥越来越难,很容易反弹,而反弹后却是越来越肥。
关键时期5:孕期和哺乳期的肥胖
孕期和哺乳期往往吃得比较好,而身体激素的分泌往往也会让人长胖。另外,哺乳期活动减少,经常久坐或卧床,摄入的热量也全部堆积在体内,导致发胖。
关键时期6:中年时期的发福
中年发福很常见,一不注意就会长胖,并且难以瘦回去。这种多为体内激素紊乱、基础代谢率下降、运动量减少或者一些疾病导致的。
这种时候的胖可不仅仅是体型不好看,过大的体重也会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等疾病发作的风险。③
你天天做的这些事,
会让你变胖!
天天夜宵,顿顿外卖……这些好像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如此下去,给身体肠胃带来负担的同时,还会让身材变胖。
1、吃饭狼吞虎咽
经常吃饭速度过快,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过短,还没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肠道,从而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另外,快速进食狼吞虎咽的时候,大脑根本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一直传输给你“没吃饱”的信号,一不小心就吃了太多的食物,长此以往你不胖谁胖。
2、三餐时间不规律
很多人吃饭总是饥一顿饱一顿,三餐不规律,这都会对胃部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一系列的胃病问题,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而饮食不规律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发胖!三餐不规律会引起很明显的饥饿感,再下次进食时就会食欲大大增加,很容易进食过多,吃更多高脂高盐的食物,还更容易吃宵夜,这样下去肥胖自然就找上你了。
3、过量摄入水果
很多人喜欢把水果当饭吃,觉得吃再多的水果,都不害怕发胖。水果虽然能帮助人体摄入维生素及部分矿物质,但同样不宜多吃,尤其本身胃就不好的人。
比如柠檬、猕猴桃、山楂等果酸丰富的水果,会使胃酸分泌过多;枣这种难消化的,则会加重胃部病变;梨、山竹这种寒凉的水果,本身胃不好的人会损伤胃功能。
还有一些热量和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可能越吃越肥。
4、经常性的熬夜
经常熬夜会使生物钟紊乱、进食不准时,使胃排空时间和消化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胃炎等胃病的康复,甚至会加重胃病的病情。
熬夜的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水平会升高,而瘦素的分泌水平会降低,二者相互叠加,会引起熬夜时食欲亢进,促使熬夜人群进食。而夜间选择的食物大多为零食,其热量较高,且夜间进食后活动量小,能量消耗降低,自然就胖了。
转自:健康时报
来源: 济南经济广播fm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