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员找到“抗肥胖疫苗”?
据《朝日新闻》报道,由大阪市立大学和东京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23日宣布,通过向人体内跟肥胖有关的肠道菌群注射某种特定疫苗,可以让试验用的小鼠做到吃不胖。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消化器官病学会杂志上。
日本研究的“抗肥胖疫苗”工作原理示意图(图据《朝日新闻》)
据了解,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由大阪市立大学和东京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以肠道菌群为重点,研究出了可以提高肠粘膜免疫力的一种疫苗。
在试验阶段,研究人员把肥胖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到16只无菌小鼠体内,并每天给它们吃高卡路里饵料。研究人员对其中9只小鼠注射一种特殊疫苗,让这些小鼠体内的肠道菌群作为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肠道菌群的数量。最后,这9只小鼠体重比那些没有被注射特殊疫苗的小鼠轻了约12%。
大阪市立大学植松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疫苗,它可以减少特定的肠道菌群,让小肠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变得不活跃,从而能够起到减肥和控制糖尿病的效果。它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让人吃再多也不会变胖的疫苗。”
据了解,这并不是世界首个试验阶段的“抗肥胖疫苗”。美国Braasch制药公司于2012年研发了一种减肥针剂,它能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体重增加。可以使人们在食用高热量食物的同时,还能保持身材。它的工作原理在于,使人体免疫系统制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的抗体。生长激素抑制素是由大脑和消化系统生成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抑制人体内其他的生长激素从而减慢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重要的是,对人体至关重要的一些激素并不会受肥胖疫苗影响。
据了解,对于肥胖疫苗的研究仍旧处于早期,产品至少需要7-10年后才能上市,所有种类的疫苗仍需要大量研究来确认长期使用后的临床结果。
红星新闻记者 范旭 罗天 编译报道
编辑 彭疆
意大利研究:辉瑞疫苗可能对肥胖者效果较差,抗体水平减少50%
(观察者网 讯)在挪威宣布辉瑞疫苗对年长者和绝症患者风险太大后,意大利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据《卫报》2月28日报道,意大利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辉瑞疫苗对肥胖者效果较差。相比于健康接种者,肥胖者在注射第二剂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减少了50%。
《卫报》报道截图
2月26日,意大利卫生部的医学博士维努蒂(Aldo Venuti)发表报告称,他和他的同事为248名医护人员接种了两剂辉瑞疫苗,并持续观察了接种者产生抗体的反应。在注射第二剂疫苗7天之后,99.5%的试验者出现了抗体反应,并且反应强度高于从新冠肺炎中康复的患者。然而,肥胖者对于疫苗的反应比较弱。
实验结果显示,在接受辉瑞疫苗的第2剂注射后,肥胖者产生的抗体水平只有健康接种者的50%。虽然现在还不知道这对疫苗的有效性意味着什么,但这可能意味着,肥胖人士要受到足够的保护,或许需要接种额外的疫苗药剂。
“对于新冠患者的发病和死亡来说,肥胖是一个主要的危险因素,”报告写道,“因此必须在这一亚组中制定有效的疫苗接种计划。”
报告还称,这一数据对于新冠疫苗的接种策略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对于肥胖者而言。在该数据得到更大规模的的研究后,或许可以有助于为肥胖者注射额外剂量疫苗的方案制定。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阿尔特曼(Danny Altmann)表示,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接种者的BMI与疫苗的注射效果息息相关。而这篇报告证明了,接种疫苗并不意味着就对病毒免疫,特别是“在一个肥胖率较高的国家”。此外,这篇报告还强调了在接种疫苗之后,仍然需要施行长期的免疫监测计划。
在另一项针对巴西医护人员的研究中,阿尔特曼和他的同事还发现,在BMI较高的人群中,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现象也更为常见。此外,他们在初次感染病毒后,产生抗体的反应也比较弱。
其实早在去年8月26日,《卫报》曾转述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一项研究称,新冠疫苗或许对肥胖者效果较弱。此外,对于体重指数(BMI)超过30的肥胖者来说,新冠病毒意味更大的威胁。研究报告显示,肥胖者感染疫情住院的风险比常人增加了113%,死于病毒的风险增加了近50%。有部分原因是肥胖者往往有其他潜在的疾病,另外也可能是他们体内多余的脂肪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症等代谢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超重”定义为BMI超过25,“肥胖”定义为BMI超过30。《卫报》称,美国和英国是世界上肥胖率最高的国家之二:美国政府数据显示超过40%的美国人肥胖,而英国成年人有超过27%的人肥胖。
除了肥胖者之外,年长者、绝症患者同样需要对辉瑞疫苗“提高警惕”。
当地时间1月18日,挪威药管局(NOMA)官网通报称,截至14日,共有23例接种疫苗后的疑似死亡病例。
药管局在公告中表示,挪威目前正为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护理院内的人接种疫苗。因此,出现接近疫苗接种时间的死亡在预期之内。
但是,挪威仍然提出,新冠疫苗可能对年长者和绝症患者的风险太大。这是欧洲卫生部门中,迄今为止发表过最谨慎的一份声明。
自欧洲各国开启疫苗接种以来,辉瑞疫苗已经频频受到质疑。
1月底,西班牙一所养老院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院内78名老人全部确诊,7人病逝。养老院工作人员透露,在该院暴发疫情几天前,所有老人刚打完辉瑞的第一剂疫苗。
2月7日,德国一养老院14位老人在接种两剂辉瑞疫苗后,仍确诊感染了变种病毒。
此外,辉瑞曾于2月18日宣布将在美国开展第一批针对孕妇群体的临床试验。但WHO1月8日曾发文称,不建议一些特定人群接种疫苗,其中包括了“大部分孕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日本研究人员找到“抗肥胖疫苗”?
据《朝日新闻》报道,由大阪市立大学和东京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23日宣布,通过向人体内跟肥胖有关的肠道菌群注射某种特定疫苗,可以让试验用的小鼠做到吃不胖。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消化器官病学会杂志上。
日本研究的“抗肥胖疫苗”工作原理示意图(图据《朝日新闻》)
据了解,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可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由大阪市立大学和东京大学等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以肠道菌群为重点,研究出了可以提高肠粘膜免疫力的一种疫苗。
在试验阶段,研究人员把肥胖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到16只无菌小鼠体内,并每天给它们吃高卡路里饵料。研究人员对其中9只小鼠注射一种特殊疫苗,让这些小鼠体内的肠道菌群作为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肠道菌群的数量。最后,这9只小鼠体重比那些没有被注射特殊疫苗的小鼠轻了约12%。
大阪市立大学植松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疫苗,它可以减少特定的肠道菌群,让小肠对于葡萄糖的吸收变得不活跃,从而能够起到减肥和控制糖尿病的效果。它将来有可能成为一种让人吃再多也不会变胖的疫苗。”
据了解,这并不是世界首个试验阶段的“抗肥胖疫苗”。美国Braasch制药公司于2012年研发了一种减肥针剂,它能利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体重增加。可以使人们在食用高热量食物的同时,还能保持身材。它的工作原理在于,使人体免疫系统制造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的抗体。生长激素抑制素是由大脑和消化系统生成的一种激素,这种激素能抑制人体内其他的生长激素从而减慢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重要的是,对人体至关重要的一些激素并不会受肥胖疫苗影响。
据了解,对于肥胖疫苗的研究仍旧处于早期,产品至少需要7-10年后才能上市,所有种类的疫苗仍需要大量研究来确认长期使用后的临床结果。
红星新闻记者 范旭 罗天 编译报道
编辑 彭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