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肥胖(反式脂肪是什么意思长胖不)

文章目录:

反式脂肪是什么 常吃这些食物小心6大隐患

现在很多人都更喜欢苗条、纤细的身材。许多爱美人士为了能达到减肥的更好效果,会特意减少脂肪的摄取。但并不是所有的脂肪对身体都有危害,实际上身体想要维持健康状态是需要一定脂肪的。但反式脂肪酸属于不健康的脂肪,如果摄入过多,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经常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1、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从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来看,每年死于因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的人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体中本身就含有一些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如果身体吸收了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就会使这些胆固醇的数量减少,导致人们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

2、形成血栓

反式脂肪酸会使人体血液的浓度增加,导致其变得黏稠、富有凝聚力,更容易形成血栓。特别对于老年人来说,血栓的危害是很大的,稍不注意很有可能会危及到生命安全。

3、导致肥胖

反式脂肪酸在人体中很难被消化。这些剩余的脂肪酸就会囤积在人的腹部,使人变得肥胖。

4、影响发育

孕期或者在哺乳期的女性要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因为油炸食物中含有很多的反式脂肪酸。如果摄入太多,会对胎儿或者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青少年也要避免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因为青少年还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影响身体对必须脂肪酸的摄取,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

5、影响生育

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导致体内性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使男性的精子质量、数量不佳,活跃度不高,导致生育受到影响。

6、造成老年痴呆

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对老年人的危害很大,会增加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几率。所以老年人日常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油炸的食物,清淡饮食为主。

温馨提示:以上的六点就是身体摄入太多反式脂肪酸会导致的危害。油炸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比较多,要尽量少吃。购买零食的时候,也要注意检查其成分表有没有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果含有,还是少吃一点比较好。从上述的六点来看,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危害还是很大的,所以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是要避免过多摄入。

宁吃油盐,不吃反式脂肪酸!4种食物反式脂肪含量高,喜欢也少吃

养生界有这样一句话,“宁吃油盐,不吃反式脂肪酸”。油盐大家都知道,如果油脂和盐分摄入过多,很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以及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更需限制食用。而在这句话里,明确将“反式脂肪酸”抬到了比油盐还要危险的位置。真的有必要吗?

反式脂肪酸究竟是什么?

所谓的反式脂肪酸,严格来说也属于脂肪的范畴,脂肪在正常环境下会发生氢化反应,如果氢化反应不完全,脂肪就会呈现出反式结构,也就形成了反式脂肪酸。

既然是脂肪的反应物,自然也会拿来和普通的油脂进行比较,反式脂肪有着耐高温,耐氧化,不易变质等特点,适合于长期储存,因此大多作为商业用油来使用。

不仅如此,反式脂肪在加热以后,无论是香气还是口感,都会比普通的油脂更加浓郁……

相信看到这,不少朋友也会疑惑:“这么看来,怎么反式脂肪酸好像全是优点?”的确,如果不将健康层面考虑进去,反式脂肪的确是非常优质的食品或商品。但之所以会有“宁吃油盐,不吃反式脂肪酸”的说法,也正是因为它对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巨大。

反式脂肪酸,究竟会对健康造成怎样的伤害?

这里简单列举几种:

会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

反式脂肪酸作为脂肪的一种,相比于普通脂肪的粘着性更强,更加顽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血液的黏稠程度提高,增加血栓形成的效率。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血管本身容积较小,相对脆弱,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导致血栓出现,例如中风,心梗等严重心血管病风险也会增加,甚至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脂肪更容易堆积

相比于普通的脂肪,反式脂肪酸因为经历了氢化反应,结构更加牢固,因此人体对其吸收效率也会更低。

长期食用反式脂肪酸,大量的脂肪在体内堆积无法被吸收,就会导致肥胖的情况发生。而肥胖还会引起高血脂,糖尿病等严重代谢类疾病,继而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影响消化系统健康和儿童发育

消化系统是我们获取营养的主要途径,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消化系统代谢脂肪的负担增加,消化能力也会因此下降,继而影响到肠胃健康。

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身体对蛋白质,碳水,维生素等营养需求更大,更需要肠胃积极的运转。反式脂肪酸摄入太多,其他的营养来不及吸收,儿童的发育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反式脂肪酸在健康层面可以说是“一无是处”,甚至对健康威胁很大。但因为其耐储存,价格低廉且口感醇厚,一部分食品仍然会以反式脂肪作为原料,甚至不乏一些广受喜爱的食品。正确认识,少吃为好。

这些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高,再喜欢也要少吃

首先是女孩子们大多爱吃的一大堆甜品:

比如代可可脂巧克力,人造奶油蛋糕,人造黄油蛋挞等等,这些人造得“油”,其原料大多都是氢化植物油,也就是所谓的反式脂肪酸。长期吃此类甜品,不仅会让你变得越来越胖,心血管病风险也会增加。

因此,喜欢吃甜品的朋友,更建议选择天然奶油,黄油,可可豆所制成的甜品,虽然价格相对较贵,但有什么是比健康更重要的呢?

泡面等速食食物不要多吃

例如泡面,速食米饭,速食火锅等,虽然看起来简单方便又美味,但如果你翻过来看一下配料表,能够看到“反式棕榈油酸”,“氢化植物油”等字眼,其实就属于典型的反式脂肪酸。

所以,泡面等速食食物,偶尔吃一次可以,每天摄入低于0.3克反式脂肪酸是在允许范围内的。但如果完全依赖速食食物解决一日三餐,还请趁早放弃这个念头。

还有例如一些街边的小零食,路边摊的炸串等,所使用的植物油可能也因放置过久而出现氢化反应,导致反式脂肪酸含量增高,同样不推荐过多食用。

总而言之,对于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性,各位也需及时认识。能够少吃小吃,零食等,每天认认真真的做饭吃饭,就能有效的降低反式脂肪的摄入量,才能更好的呵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资料:

[1]田雨, 赵连成. 反式脂肪酸与人体健康[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10):5.

[2]刘娅, 蒋彩虹, 韩新年. 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反式脂肪酸[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 000(007):45-47.

[3]刘昌树, 王宇, 王赛. 正确看待反式脂肪酸[J]. 消费指南, 2017(8):2.

关于反式脂肪的疑问,一次说清楚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说,在全球80亿人口中,有超过50亿人的食物中含有工业生产的有害反式脂肪,目标要在2023年底前消除某些食品中的这些不健康成分。

其实,世卫组织这个目标早在5年前就发布了,当时定的时间点也是2023年。那么,反式脂肪是什么?哪些食物里有反式脂肪?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我们需要担心反式脂肪吗?

哪些食物含有反式脂肪?

天然食物和加工食品中都有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根据结构不同,脂肪酸也有不同的名称。反式脂肪是脂肪酸的一种,因其化学结构上有一个或多个“非共轭反式双键”而得名,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主要有以下两个来源:

一是来源于天然食物。是的,你没有看错,天然的食物中也有,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

因为牛是反刍动物,在它的胃里有很多细菌参与消化过程,会发酵产生反式脂肪。这些反式脂肪会进入牛的体内,所以牛肉、牛奶、牛油都会含有少量反式脂肪,大约占到总脂肪的2%-5%。另外,人类母乳中也有反式脂肪。根据文献报道,母乳中反式脂肪的含量多数在1%-10%之间,如美国为7.0±2.3%,加拿大为7.19±3.03%。中国妈妈们的膳食结构与国外有区别,应该会比欧美低一些,但具体数据还在测定中。

二是加工来源。这部分最主要是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其中,氢化油是“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来源。植物油的氢化是通过在不饱和键上加氢,使得油的熔点升高从而改善食品加工性能的操作。在不完全氢化的情况下,有一些双键从天然的“顺式结构”转化为“反式结构”,从而使得含有它们的脂肪成为“反式脂肪”。

其他产品如代可可脂巧克力、薯条/薯片、蛋糕、威化饼干、夹心饼干的反式脂肪,由于一些产品会用到氢化油,所含的反式脂肪就可能比较高。

人类为什么使用氢化植物油?

改善口感、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

植物油氢化技术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开始商业应用,起初是替代“不健康”的猪油作为“起酥油”。液态植物油起酥效果并不好,但经过氢化,它在常温下就是半固体,可以满足工艺和口感要求。

氢化植物油在食品工艺上的优势不仅限于此,比如人造奶油做的蛋糕花纹可以更华丽且不易变形。使用氢化植物油还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比如曲奇更加酥脆、奶茶更加润滑。此外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以延长保质期,且比动物油脂,比如天然奶油成本更低,因此食品工业界应用广泛。

加工食物中的反式脂肪主要来自于氢化油,但氢化植物油脂也不等于一定有反式脂肪。

其实,植物油不完全氢化才会产生反式脂肪,如果完全氢化就不是反式脂肪,而是饱和脂肪。因此,买零食的时候你可以看看配料表,是不是零反式脂肪,如果是零,说明是完全氢化植物油,基本不用太担心反式脂肪的问题。

不过,没有反式脂肪也并不说你就可以敞开了吃,因为它的饱和脂肪含量也可能会大幅上升,也是不能吃太多的哦。因为饱和脂肪吃太多,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反式脂肪无法被人体代谢?

其实跟普通脂肪代谢途径一样

有一些人认为反式脂肪会沉积在体内代谢不掉,还有说它在人体内需要代谢51天的。其实这些说法都是错的。实际上,在人体内,反式脂肪跟普通脂肪的代谢途径是一样的,没有发现反式脂肪在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体内的代谢途径有何不同。只是有一些研究发现,反式脂肪会干扰其他必需脂肪酸的代谢而已。

相比代谢问题,其实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摄入太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次,世卫组织建议停止使用反式脂肪,并且发布最新指南草案要求将反式脂肪摄入比例控制在1%,也是基于此。在世卫组织公布的草案中,有几个大型的汇总分析研究显示,大量摄入反式脂肪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至于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肥胖、癌症、糖尿病、生长发育、生殖健康、阿尔茨海默病等问题,目前虽然有一些研究文献报道,但是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或证据不充分,都还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反式脂肪会导致其他方面的危害。

反式脂肪是否一点都不能吃?

关键要控制量

少吃当然是好的。但是要说一丁点都不吃,那是不可能的,毕竟天然食物中都存在反式脂肪。我们应该做的是,尽量少吃反式脂肪的同时,确保摄入的营养充足。

实际上,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要不多吃,对健康的风险是可控的,关键是要控制量。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应低于1%,这对于一个每天需要摄入8400千焦能量的成年人大约相当于吃2.2克反式脂肪。

如何避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

注意精炼植物油和加工食品

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相当于供能比为0.16%,城里人比农村人吃得多一些,平均供能比是0.25%,在北京、广州这种大城市,居民反式脂肪的供能比也只有0.34%,远低于WHO的建议值(小于1%),也明显低于美国、日本、欧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总体来说,反式脂肪对我国居民总体健康风险很低。

所以,大家也不用对反式脂肪太恐慌。

当然,我也不是建议完全不控制了。大家平时注意控制当然是好的,但是也不要过于担忧。战略上重视它、战术上不害怕,就可以了。另外,对于一些人来说,也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城市居民中大约0.42%的人反式脂肪供能比已经超过1%,大家还是要重视。

从调查来看,(精炼)植物油是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的最主要来源,所以,要避免摄入过多反式脂肪,我们首先要注意适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而我们实际平均每天吃了将近40克,还有很多人超过了40克,这显然是不健康的。

其次,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威化饼干、奶油面包、派、夹心饼干等食物的反式脂肪含量也相对较高,不宜过多食用。

除了反式脂肪,还应注意什么?

饱和脂肪摄入过量危害也很大

在关注反式脂肪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饱和脂肪和过高能量摄入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此次WHO的脂肪草案中也指出,饱和脂肪摄入量过高是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重要原因,可以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总体来说,饱和脂肪摄入比例不能超过总能量的10%。

另外,总能量摄入太多也会增加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所以,大家平时饮食还是要注意多样化,做好平衡膳食,同时适量运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身体健康。

文/阮光锋(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